1983年,她被社會民主黨和議會選派進入國家政府內閣。至此,使她有機會服務了3屆內閣,並且擁有芬蘭女政治家曆史上最富有眾多“第一”部長的經曆。1987年,她被提升為社會事務部部長,在芬蘭這個擁有最廣泛福利係統的國家裏,送是個至關重要的內閣職位。3年後,她成為芬蘭曆史上的第一位女司法部長。1995年,她又被任命為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外交部長。在出任外長的同時,她還在歐盟中扮演積極的角色,首先是1991年到1995年在歐洲議會聯盟和部長裏任芬蘭代表團的副團長,接著還代表芬蘭第一次擔當了歐盟輪值主席。
勞工階級出身的哈洛寧自從政以來一直是堅定的左派。堅持為平民代言。堅決主張維護現行向製度。被輿論認為是個“社會主義者”。在叱吒風雲的政壇上,哈洛寧上升的步伐不斷加快,但是她的政治理念卻始終堅持不變。哈洛寧參加總統選舉時的競選主題也是加強社會的福利建設、加強社會的民主公正。她聲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北歐的社會福利思想。但我認為它是正確的”。
執政後,在國內事務的處理上,她主張繼續鞏固傳統的福利社會建設、實行充分就業和公平分配。為了實現充分就業,她倡導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質,注重發展高薪技術以及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而對於實行財產公平合理的分配,她的最重要目的就是防止貧富兩極分化。此外,哈洛寧也一直保持對人權和少數民族問題的關注。環境也是她關注的問題之一。
回顧這位女總統幾年執政經曆,輿論普遍認為。哈洛寧的角色似乎並不像是一個象征權力的國家領導人,而更像是人民情緒的釋放者。她的言行處處都體現著她對本國人民在社會保障和生活狀態、還有對貧困人口命運的強烈關注。福利、人權和平等,在這位國家最高
領導人的執政過程中被反複地強調。建立真正民生、公正和法治的社會是哈洛寧始終的核心理念,她也為此一直努力實踐著。她說:“我將為我一生奉行的價值觀而奮鬥!”
政治女強人
在哈洛寧頗為順利的政治生涯中,有兩個人對她影響很大,前總理卡萊維,索爾薩和現任社會民主黨主席、總理帕沃。利波寧。索爾薩於1974年慧眼識中哈洛寧為他的議會私人秘書,悉心地對她言傳身教,成為她遊弋宦海的領路人,80年代末又力薦她成為哈裏·霍爾克裏政府的部長。利波寧總理力排眾議提拔她做自己政府的外交部長,這使當時的社會民主黨主席佩爾蒂·帕西奧十分惱火。但是利波寧相信自己的眼睛,後來的事實證明,他也確實沒有看走眼。
哈洛寧當選總統。其中可圈可點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她出眾的外交才能。在民眾心目中,總統是一個要求具有很強外交能力的職位,在這方麵。選民們認為哈洛寧比她的競爭對手更具有潛質:“擔當外交部長時,她的工作很出色。”
1995年,在哈洛寧被任命為芬蘭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部長時,公眾一度嘩然,很多人認為女性不適合承擔如此重任。可是,後來事實證明,這位由議會和內閣精心挑選出來的女外長。具有合適並超越這個職位的許多優點。
在哈洛寧出任外長期間。正是芬蘭加入歐盟的頭幾年。她堅持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和歐盟的擴大化。在她的努力下,在很短的時間內,芬蘭就成功地實施了回歸西方的外交政策,比瑞典等北歐國家更早找到了自己在歐洲的位置。並且,哈洛寧很好抓住了芬蘭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特殊機遇,倡導並實踐著對國際熱點的積極參與,為芬蘭贏得了“小國辦大事”的美譽。因為她的能動作用,在這段時間裏,不僅芬蘭爭取到了在世界事務上更多的發言權,哈洛寧也得以施展自己和平的外交主張和獨立自主的政治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