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自己大概也體會過,當對所做的工作不感興趣或厭煩時,就比較容易疲勞。相反,做我們喜歡的事,卻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也許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熱愛自己所做的工作。
銷售大師布萊恩·崔西曾說過:
“在英國大百科全書公司工作的那段時間,我開始感覺到我適合做銷售……這個領域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工作,不如說是一種愛好。
所以無論花多少時間,我都不覺得可惜,無論怎麼拚命學習,我都不覺得疲倦。隻要多動一下腦筋,好點子就會一個一個地冒出來。
這種工作總是給我帶來歡樂。”
“在自己的知識有了長進、潛能得到了開發時,我就會感到高興。幫助別人進步,我同樣也感到高興。這或許被認為是多事,但掌握新本領的目的,不就是在於更好地服務客戶嗎?每當想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就坐不住了,真想立刻就跑出去開始銷售。”
一個人如果對工作抱著這麼大的熱情,怎麼能做不好自己的工作呢?
心理智慧:
這個定律提醒我們,要盡量選擇自己感興趣和喜歡的工作,這樣我們才能幹勁十足,不知疲倦,並且更容易取得成績。
36.生物狀態影響情緒定律
休息和飲食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狀態。
定律解析:
在生活中,我們一般認為自已的情緒變化,是由外部的因素也就是周圍發生的事情引起的。但是心理學家提醒我們,情緒不一定都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我們自己身體內部的“生物節奏”也可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具體來說,我們吃的食物,健康水平和精力狀況,都可能帶來情緒的波動。
生活啟示: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工作的壓力和繁雜的事務導致很多人睡眠不足。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對我們的情緒影響很大。那些睡眠不足的人,很容易對周圍不滿意的事情感到煩心。
那麼,一個成年人要睡多長時間才足夠呢?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月的時間裏,讓14名被試者每晚在黑暗中待14個小時。
第一個晚上,他們每人睡了約11個小時,仿佛是要補回以前所缺的覺。此後,他們的睡眠時間就穩定在大約每晚8小時。
同時,科學家讓被試者一天記錄兩次他們的心情狀態。這些人說,他們在睡眠充足後心情變得更加舒暢,看待事物也更加樂觀。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要想保持良好情緒,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此外,大腦活動的所有能量,都來自於我們所吃的食物,因而食物也會對情緒產生影響。
作家索姆在他的書《食物與情緒》中提出,那些每天早晨隻喝一杯咖啡的人,心情不佳是不奇怪的。索姆建議,要確保心情愉快,應該養成一些良好的飲食習慣,比如定時就餐(早餐尤其不能省),限製咖啡和糖的攝入(它們都可能使你過於激動),每天至少喝六到八杯水(脫水容易使人疲勞)。
最新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更能使人心境平和、感覺舒暢。因為碳水化合物能增加大腦血液中複合胺的含量,這種物質被認為是人體自然產生的鎮靜劑。那麼,哪些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呢?它們包括:各種水果、稻米、雜糧等。另外,科學家還堅信,維生素和氨基酸對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幫助。
科學家發現,脾氣暴躁、怪僻、悲觀的人,在大幅度改善營養以後,大腦中用來維持正常情緒的去甲腎上腺素大大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他們情緒低落。
有一年,中央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中播放了這樣一則新聞:日本人善於做生意是舉世公認的,但是由於日本人強烈的東方民族特點,他們在做生意時不喜歡表露自己的感情,特別是不喜歡笑。所以日本人談生意的時候容易給人壓抑和刻板的感覺。而日本人的主要貿易夥伴都是西方人,由於西方人性格外向,在商業往來中,這兩種文化常會產生衝突。
為了能夠在生意場上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日本人想了很多辦法。
比如一家日本公司老板為了讓職工麵帶笑容,在上班前的半個小時裏,專門訓練他們笑。
他的方法是,給每個人發一根筷子,讓他們橫著咬在嘴裏。然後讓他們固定好臉部表情,再把筷子取出,這時每個人的臉上就會顯現出笑容,再發出聲音,就更加逼真了。
這個方法實際上是運用了動作影響心理狀態的規律,通過改變表情來營造出對別人友善的情緒。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運用這個原理來改變自己的心情。一項研究證明,當你在生氣的時候,找一麵鏡子,對著鏡子努力做出笑容,那麼幾分鍾後,你的心情就真會變得好起來。如果不信你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