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社會促進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呢?
人總是有惰性的,單獨一個人時,就無所謂輸贏、好壞,因為沒人看見,也沒有人和你比較,你就覺得怎樣都可以。可是當出現第二個、第三個人,甚至更多的人,你會感到有人在注意你,你會想:“他們也許正在評論我幹得怎樣呢,我一定要做給他們瞧瞧。”
人們總是渴望別人喜歡和接受自己,當與別人在一起時,這些動機更為強烈。當別人在身邊時,你會認為別人正在觀察和評價自己,做事也就加把勁了。如果對方碰巧和你做著同樣的事情,還會讓你感到競爭的存在,因為不想被別人比下去,就想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
但是一個人如果做一項新接觸的、不熟悉的工作,身邊有他人在場隻會增加他的緊張,而使他手忙腳亂,做得更加不好。
比如老師讓幾個同學到黑板前,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在黑板上算數學題。如果題目是剛講過的,比較簡單,學生往往比下麵的同學做得快;但如果題目是很難的,站在台上的學生由於緊張發懵,其演算速度往往不如下麵的同學。
又如,當一個員工麵臨難題,正無計可施時,如果上司死盯著他不放,會使他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而無法專心工作。
心理智慧:
根據社會促進和社會促退原理,我們在做簡單事情的時候,最好能到人多的地方去做;而做比較複雜的事情時,則應選擇人少的地方。這樣會有助於提高效率。
70.權力膨脹定律
人的權力欲是無窮的。
定律解析:
美國哲學家羅素在他《權力論》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有權力就會膨脹。”可以說,追求權力是人的本性;人對經濟的需求尚可滿足,但對權力的追求則永不滿足;對權力的無止境追求,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
就是說,人對權力有天然的熱愛,會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已的權力。比如,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一個人如果獲得了權力,往往會充分地使用它。
心理學家安排22名參加試驗的人在一個公司工作,每個人擔任一項領導職務,監督旁邊房間裏4名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但是他們不與那些工作人員直接見麵,隻是以書寫的方式進行指揮。而實際上,旁邊房間裏並沒有人。
試驗結果表明,被試者擁有權力後,他們一般顯示出四個特點:
1.頻繁地向部下發出指令;2.認為部下的能力不強;3.不希望與部下見麵;4.認為部下所有的成績都應歸功於自己的指導。
這個實驗可以說明,人們大多喜歡使用權力,而且不能對那些沒有權力的人做出公正的評價。
生活啟示:
生活中每個人都擁有一定的權力,或者說控製周圍環境的能力。比如你進入一間屋子,把空調的溫度調高,這時你就是在運用你的權力。
你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控製環境。如果你能給自己放一天假,或者你能夠開著自己的車子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也意味著一定的權力。
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工作,每周七天,卻僅僅隻為了生存,那麼你的權力就很小。
權力是擴展影響力和控製周圍世界的能力。權力能夠帶來利益。
因此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權力,在為權力和別人發生明爭暗鬥。
在職場中,家庭中,社會中,國家之間,權力之爭無所不在。
人的本性如此渴望權力,那麼一個人的權力如果缺少製約會怎樣呢?心理學家發現,權力如果缺少製約,會使人本性中“惡”的一麵迅速膨脹。
一個很有權力的人,當他沒有受到恭維、抬舉時,就會覺得“丟麵子”、受了委屈而無法忍受,他就可能罵人、打人甚至殺人。我們大概還都對美軍進攻伊拉克後,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的事件記憶猶新。
這就是權力沒有受到製約的情況下,惡性膨脹而發生的表現。
在社會中,許多官員的腐敗行為,也是由於擁有的權力過大而沒有受到足夠製約造成的。
心理智慧:
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曾有一句名言:“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人的權力具有不斷擴張的特性,因此在有權力存在的任何地方,都要注意對權力的製約。
71.傳播扭曲效應
信息在傳播過程經常被扭曲,以至麵目全非。
定律解析:
信息的傳播具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就是如果中間經過若幹個環節,那麼信息有可能在傳遞過程中被層層扭曲,到最後麵目全非(通常是誇張、增值,而非縮小、減值)。這種現象叫做“傳播扭曲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