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擔任自民黨幹事長時,一直忙著主持自民黨選舉事務,然而,他卻不忘記派人將慰問金送到落選的議員家中,並且勉勵他們不要氣餒,下次重新再來。
對落選的議員來說,田中角榮的勉勵已經使他們深受感動,而送慰問金,更加深了他們的感激之情。在此之後,擁戴田中的人越來越多,竟形成了一個“田中派”。
如果田中在此時將相同的金額或禮品送至當選的議員家中,情況就不同了,那些禮品、禮金成了錦上添花,一點也不特殊,更不能取得效果。隻有在別人困頓中伸出援手,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誼。田中角榮畢竟是真正吃過苦頭的人,所以能了解人的微妙心理。
在別人的生日上或獲獎宴會上大肆破費,不如在別人病痛或朋友有難時,伸出援手。
因此,要尋找並瞅準別人“饑渴”的時機,雪中送炭,及時給予,如此一來,就莫愁前路無知己了。
七、獨具特色
造型奇巧、做工精致、晶瑩剔透的歐洲玻璃器皿,精美華貴的中國刺繡、絲綢、瓷器和景泰藍,各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工藝品,描寫各國風情的繪畫作品等,都常常被人們選來作為珍貴的禮物互相贈送。日本天皇訪華時,專請日本畫壇巨匠平山鬱夫作了一幅象征中日友好的畫,畫的是位於中日貿易航路的終點——奈良的“法隆寺”,以此送給中國。
總而言之,對家貧者,以實惠為佳;對富裕者,以精巧為佳;對戀人、愛人、情人,以紀念性為佳;對朋友,以趣味性為佳;對老人,以實用為佳;對孩子,以啟智新穎為佳;對外賓,以特色為佳。
八、善於給予
給予他人,要慷慨地給予。然而,給予並非僅指錢財實物。隻要能善於給予,那麼慷慨給予人的東西就太多了:為別人犧牲時間,也是一種給予;為別人的幸運和成功而慶幸,也是一種給予;能從別人的觀點看事物,尊重別人的意見和特色,也是一種給予;圓通——避免魯莽的言行,耐心——傾聽別人的傾訴,同情——分擔別人的悲痛等,都是一種給予。
對於在校學生,我們的錢都是父母給的,是沒有多少資財供我們揮霍“慷慨”的。所以,慷慨給予,要根據自己各方麵條件的情況是否許可,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能為了慷慨而“打腫臉充胖子”,以為越多越高檔就越是對朋友全心全意,導致身負“頭頂鍋蓋賣”的重荷。
這是一個矛盾,但總是有解決辦法的。如果現在你還衝不破“給不起”的空殼的話,下麵幾個事例也許能給你一點啟示:
某年,美國紐約流行性感冒非常嚴重。醫生和護士都應接不暇。紐約市某俱樂部的若幹會員決定助一臂之力。他們都是上了年紀的富人,如果捐出一大筆錢來,實在易如反掌。但是,他們沒有那樣做,卻穿上白製服,為醫院刷地,替病人洗澡,侍候病人,安慰垂危的病人和死者的家屬。疲勞和被傳染的危險都不能挫傷他們的熱情與熱心。他們給予的不是錢,而是獻出自己。
小楊家的房子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完全被震毀。“重建家園”的時候,同廠的幾個“窮哥們兒”說:“咱們拿不起賀禮錢,可是拿得出力氣。正好,這次我們輪休,就到你家打打小工、幹幹零活吧。無須招待,保證茶水供應!”嘿,小楊正為人手短缺而發愁心焦。“窮哥們兒”到了他家,不僅為施工增添了歡樂輕鬆的氣氛,而且賣力氣勁兒夠絕的:汗流浹背不說,重活、髒活搶著幹,頭發、臉上、鼻孔、耳朵及全身盡是泥灰,簡直成猴兒了!小楊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新房落成那天,首先舉杯向“窮哥們兒”連連道謝,可真是“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了。這幾個“窮哥們兒”,不僅給予了時間,而且給予了可貴的忠誠和力量。
是的,隻要我們肯給予,肯動腦筋,可以給予各種各樣的東西。
送禮的基本原則
凡事都有原則,太過與不及都不好,送禮也不例外,更得注意送禮的原則。把握好原則,就不至於有失分寸,觸犯禁忌,引起別人的誤會。
一、恰如其分原則
過輕或過重的禮物,都不能令受禮人高興又安心地收下。一般而言,禮物的輕重選擇以對方能夠愉快地接受為原則。
有時禮物太輕了意義不大,親朋好友有可能誤以為你小氣或瞧不起他。有時禮物也忌太貴重,除非對方是愛占便宜的人,一般人可能會婉言謝絕。因為這樣重的人情,收禮人日後不好還禮。還輕了,怕你不高興;照著你送的價值還,有可能會加大他的支出負擔。本來你的禮物是為了促進雙方的感情交流,反而給對方增添了不少煩惱。禮物輕重在送禮前要拿捏準,做到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