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饋贈的知識(2)(2 / 3)

二、間隔適宜原則

送禮是一項感情投資,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往往是係列的。因此,送禮的時間間隔很有講究,過於頻繁或間隔過長都不合適。長時間不給對方送禮,即使是親朋好友,也難免會覺得你人情淡漠。一方麵,如果你頻頻登門送禮,或許是因為你重情義;另一方麵,禮尚往來,人家要還禮的話,過於頻繁會加重他的經濟負擔。如果你登門過於頻繁,不妨先電話問候,或用一種不出麵的方式,比如網上購物,將小禮品直接送到他家,省力又時尚。總之,掌握好合適的時間送上你的禮品,既可培養感情,又能達到目的。

三、風俗禁忌原則

送禮前要對受禮人的身份、愛好、禁忌等有所了解,以免禮不得當,使雙方感到尷尬。例如,給病人送花有很多禁忌,最好不要送盆栽以及濃香的花。送盆栽,在有人看來,可能意味著“根留醫院”,以免病人誤會為久病成根。也不要送有花粉及有濃厚香味的花,像風信子、玫瑰、百合等都有頗濃的香味,不太適合送給病人。香味很濃的花對病人不利,易引起咳嗽;顏色太濃豔的花,會刺激病人的神經,激發煩躁情緒。如果病人喜歡有香氣的花,可以送他蘭花、鬱金香等有淡淡香氣的花。像百合花,要小心剪除花蕊,以免花粉散落,引起病人過敏或其他不良反應。山茶花容易落蕾,被認為不吉利。看望病人宜選送香石竹、月季花、水仙花、蘭花等,配以文竹、滿天星或石鬆,以祝願病人早日康複。

此外,要尊重對方的民族習慣。

送禮時,請考慮周全,以免節外生枝。

四、注重意義原則

就禮物本身而言,其價值不是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而在於它所體現的意義。任何禮物都體現著送禮者的特有心意,或酬謝、或敬賀,或尊重、或愛戀等等。所以,根據你想表達的心意選擇你的禮品,會讓對方充分體會到你的情義,倍感珍惜。比如,給朋友送一幅他喜愛的字畫,會讓他對你另眼相看;給母親買一件暖和的羊毛衫,她會誇你孝順;給心上人送一串別致的手鏈,她會認為你有品位……這樣符合對方興趣愛好的禮品,更能打動對方的心。

因此,選擇禮物時要考慮它的意義,力求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五、尊重受禮人原則

所送的禮品是雙向的,不能隻以送禮者的意誌為轉移,也不能以自己的喜好而嫌棄對方所送的禮品。隻要雙方能將心比心,多為對方想一想,就不會犯太大的錯誤了。

選擇你自己也希望接受的禮品。如果你送的禮品連自己都不喜歡,人家怎麼會喜歡呢?從收禮的一方考慮,不要把收到的過時禮品再轉送給別人,或索性丟棄它,因為送禮的人通常都會留意你有沒有使用他所送的禮品。

如果你比較富有,送禮給一般的朋友也不宜出手太過於闊綽,以免使對方無所適從,有時會引起不必要的尷尬,得到相反效果。而送一些富有心思的禮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若是買來的禮品,送禮時要記得把禮品上的價格標簽拿掉。把標簽留在禮品上,禮品就變成隻能傳遞兩個信息:一個是“我們的情誼值多少錢”;另一個是“看著吧!下次得給我回送同樣價格的禮品”。而這些信息可以把所有送禮的情分都打得稀裏嘩啦!此外,不論禮品本身價值如何,最好還是要用包裝紙包裝起來。有時注意這細微的地方更能顯示出送禮者的心意。

此外,還要考慮到接受禮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應用得上你選的禮品。比如,朋友喬遷之喜,你準備送他一幅大大的裝飾畫,首先應考慮:他家裏擺得下這麼大幅的畫嗎?

送禮目的要明確

任何饋贈都是有目的的,或為交結友誼,或為祝頌慶賀,或為酬賓謝客,或為其他。

一、以交際為目的

這是一種為達到交際目的而進行的饋贈,有兩個特點:

一是送禮的目的與交際目的的直接一致。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機構,在社交中為達到一定目的,針對交往中的關鍵人物和部門,通過贈送一定禮品,以促使交際目的達到。

二是禮品的內容與送禮者的形象一致。禮品的選擇,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要使禮品能反映送禮者的寓意和思想感情的傾向,並使寓意和思想傾向與送禮者的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以鞏固人際關係為目的

這類饋贈,即為人們常說的“人情禮”。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無論是個人間的抑或是組織機構間的,必然產生各類關係和各種感情。人與生俱來的社會性,又要求人們必須重視這些關係和感情,因而,圍繞著如何鞏固和維係人際關係和感情,人們采取了許多辦法,其中之一就是饋贈。這類饋贈,強調禮尚往來,以“來而不往非禮也”為基本行為準則。因此,這類饋贈,無論從禮品的種類、價值的輕重、檔次的高低、包裝的精美、蘊含的情義等等方麵都呈現多樣性和複雜性。這在交際中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