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古今中外送禮故事(1)(2 / 2)

明朝的周新任按察使時,有人給他送來烤得鮮嫩的鵝肉。周新把它懸於室後,此後凡有送禮者,周新就領他去室後仰觀懸鵝,以後再無人敢給他送禮物了。

題詩拒金

明永樂年間,吳納巡按貴州,在他離黔返京途中,貴州三司派人追他到夔州,送給他黃金百兩。吳納不受,隻揮毫在盒子上題詩一首:“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程最險灘;若有贓物並土產,任教沉在碧波間。”

明朝的李汰到到福建主持考試時,有人給他送去黃金以打通關節。李汰當場答詩一首:“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貧;莫言暮夜無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送黃金者無地自容,隻得溜走。

懸文拒賄

明朝的陳幼學任浙江湖洲知府時,在廳堂上掛了一條幅,上書:“受一文枉法錢,幽有鬼神明有禁;行半點虧心事,遠在兒孫近在身”。

故人稱陳幼學為“清白知府”。

清朝的武承謨到無錫上任之日,就在官府的照壁上懸掛一副楹聯:“罔違道,罔違民,真正公平,心斯無怍;不容情,不受賄,招搖撞騙,法所必嚴”。

楹聯一掛出,那些平日裏出入縣庭的縉紳,都十分畏懼。

清朝有個督撫叫張伯行,對送禮行賄的醜行也寫了一篇“禁止饋送檄”曰:“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據說此檄一出,所屬之地賄風大減。

周總理贈送櫻葉

1972 年秋,中日邦交正常化。田中角榮訪華時,贈送給中國 1000 棵名貴的大山櫻。這些櫻樹後來分別種在北京的天壇、紫竹院、陶然亭幾個公園裏。1973年4月,正值櫻花盛開季節,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誌率團出訪日本。

臨行前,周總理讓摘幾片櫻葉送給田中首相。到日本後,廖公把它們交給田中首相,並說:“這是從首相為慶祝中日恢複邦交而贈給中國人民的大山櫻上摘下來的,現在大山櫻長勢很好,感謝首相的好意,並請留作紀念。”

田中首相接過後,叮囑身邊工作人員一定要妥善保存,也感謝中國人民的情誼。

周總理送新婚禮物

1961年春天,22歲的鬆崎作為日本乒乓球選手、上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第一次來北京,參加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團體賽中,她8次出陣,8次取勝,為日本女隊奪得團體冠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單打開始,她又連闖五關。可是,當進入第六輪時,卻發生了出乎人們預料之外的事,她敗給了另一名乒壇驍將——匈牙利的削球手高基安。世界冠軍被淘汰,觀眾深為惋惜,鬆崎也清楚地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在幾萬雙眼睛注視下,作為失敗者,她臉上卻沒有絲毫懊惱、沮喪之情,而是帶著微笑前去向對方祝賀。

全場觀眾對此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一情景,被當時正在外地視察的周總理從電視上看到了。鬆崎所表現的勝不驕、敗不餒的風格,正是周總理一貫提倡的體育新風尚。錦標賽結束後,在歡送宴會上,周總理讓鬆崎坐在自己身邊的椅子上,當著各國運動員的麵,特別稱讚了鬆崎的體育風格,要中國運動員好好向她學習。

1964年10月,她作為日本女隊教練來北京參加國際乒乓球邀請賽。有一天,忽然接到通知,說是周總理和夫人鄧穎超請她和一些朋友到家裏去做客。這個喜出望外的禮遇使她激動不已。同去的還有荻村、孫梅英、傅其芳等。那天晚餐時,她仍然幸福地坐在總理的旁邊。

她後來回憶說:“周總理給我們每個人都夾了許多菜,又舉起酒杯叫我們多喝一點,說這是他家鄉的紹興酒。可是,沒有吃什麼,我就覺得很飽了,因為我太激動了。

“席間,總理夫婦和大家親切地交談著,使我們感到像在家裏一樣。當他們聽說我這次回去以後就要結婚時,便高興地拿出一塊絲綢送給我。這塊絲綢是粉紅色的底,繡著一朵朵白花,既雅致,又漂亮。他們看到我很喜歡,笑著說:‘做成衣服,在結婚時穿吧!’我接過這珍貴的禮物,激動得不知該用什麼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我帶著這塊美麗的絲綢,也帶著周總理夫婦的深情厚誼回到了日本。結婚之前,我將它珍藏在父母家裏;結婚時,我把它帶到了自己的家裏。不過,我沒有舍得做成衣服,因為那樣要用剪刀剪開……”

鄧穎超的三件禮物

在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展出的“鄧穎超紀念展”,有3件珍貴文物特別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