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給人留下好印象的攻心術(2 / 3)

研究者讓有的人先閱讀描寫吉姆外向的文字,再閱讀描寫他內向的文字。而讓另一些人先閱讀描寫吉姆內向的文字,後閱讀描寫他外向的文字,然後請所有的人都來評價吉姆的性格特征。結果,先閱讀外向文字的人中,有78%的人評價吉姆熱情外向,而先閱讀內向文字的人,則隻有18%的人認為吉姆熱情外向。

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傾向於根據最先接受到的信息來形成對別人的印象。這就是第一印象的作用。第一印象又稱為初次印象,指兩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第一次見麵時所獲得的印象。那麼,第一印象真的有那麼重要,以至於在今後很長時間內都會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嗎?

一個新聞係的畢業生正急於尋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

“不需要!”

“記者呢?”

“不需要!”

“那麼排字工人、校對呢?”

“不,我們現在什麼空缺也沒有了。”

“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說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致的小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用”。總編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

這個大學生通過自己製作的牌子,表現出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對方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並且,因為對他有良好的第一印象,總編一直對他印象頗佳。由此可見,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

人們對你形成的某種第一印象,通常難以改變。而且,人們還會尋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這種印象。有的時候,盡管你表現的特征並不符合原先留給別人的印象,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仍然要堅持對你的最初評價。第一印象在人們交往時所產生的這種先入為主的作用,被叫做首因定律。

人類有一種特性,就是對任何堪稱“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興趣並有著極強的記憶能力。承認第一,卻無視第二。不經意地你就能列出許許多多的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美國第一個總統,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等等,可是緊隨其後的第二呢?你可能就說不上幾個。

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印象主要是一個人的性別、年齡、衣著、姿勢、麵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體態、姿勢、談吐、衣著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其他個性特征。

無論你認為從外表衡量人是多麼膚淺和愚蠢的觀念,但社會上的人們每時每刻都在根據你的服飾、發型、手勢、聲調、語言等自我表達方式在判斷著你。無論你願意與否,你都在留給別人一個關於你形象的印象,這個印象在工作中影響著你的升遷,影響著你的自尊和自信,影響著你的幸福感。

使用敬語和謙詞

平常說話有許多口頭“敬語”,我們可以用來表示對人尊重之意。“請問”有如下說法:借問、動問、敢問、請教、借光、指教、見教、討教、賜教等。“打擾”有如下詞彙:勞駕、勞神、費心、煩勞、麻煩、辛苦、難為、費神等委婉的用詞。

如果我們在語言交際中記得使用敬語和謙詞,相互間定可形成親切友好的氣氛,減少許多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

有一位服務於某大型電腦公司,擔任係統工程師的職員。他在公司已服務六年,技術優秀並很關照晚輩,上級對他也另眼相待。但他卻在一次與客戶的交涉中,犯了意想不到的大錯誤。

某客戶買了這家公司的電腦,因而召集員工聽該電腦公司的人講解。這位係統工程師極認真而詳細地解說電腦的操作和內容。在說明會的休息時間裏,他前往洗手間,要洗手時才發現沒有洗手用的香皂。他看見隔壁放著一塊,但正好有一位老人在用,這位工程師由於趕時間,並未向老人打聲招呼就徑自伸手將香皂取過來用,然後在隔壁隨便抓把衛生紙擦手,就匆匆走出去。

那位老人對這位工程師的所作所為很生氣,認為不招呼一聲就隨便用別人位子上的東西,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而這位老人正是這家客戶公司的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