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講話時不要插嘴
假設一個人正講得興致勃勃時,你突然插嘴:“喂,這是你在昨天看到的事吧?”說話的那個人因為你打斷他說話,絕對不會對你有好感,很可能其他人也不會對你有好感。
你看到你的同事和另外不認識的人在辦公室裏聊得起勁時,可能有加進去的想法。因為你不知道他們的話題是什麼,而你突然加入,會令他們覺得不自然,也許因此話題接不下去。更糟的是,也許他們正在進行著一項重大的談判,卻由於你的加入使他們無法再集中精神而無意中失去了這筆交易;或許他們正在熱烈討論,苦苦思索解決一個難題,正當這個關鍵時刻,也許由於你的插話,會導致對他們有利的解決辦法告吹,到後來場麵氣氛就會轉為尷尬而無法收拾。此時,大家一定會覺得你沒有禮貌,進而人家都厭惡你,導致社交失敗。
許多不懂禮貌的人總是在別人談著某件事的時候,在說到高興處時,冷不防半路殺進來,讓別人猝不及防,不得不偃旗息鼓。這種人不會預先告訴你,說他要插話了。他插話時有時會不管你說的是什麼,而將話題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方麵去,有時是把你的結論代為說出,以此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口才。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讓說話的人頓生厭惡之感,因為隨便打斷別人說話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尊重別人。
有一個老板正與幾個客戶談生意,談得差不多的時候,老板的一位朋友來了。這位朋友插進來說:“哇,我剛才在大街上看了一個大熱鬧……”接著就說開了。老板示意他不要說,而他卻說得津津有味。客戶見談生意的話題被打亂,就對老板說:“你先跟你的朋友談吧,我們改天再來。”客戶說完就走了。
老板的這位朋友亂插話,攪了老板的一筆大生意,讓老板很是惱火。隨便打斷別人說話或中途插話,是有失禮貌的行為,但有些人卻存在著這樣的陋習,結果往往在不經意之間就破壞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他人的自我意識好像一個門衛,站在他的潛意識的入口,如果你喚起了他的自我意識或把它激發過重的話,他絕不會接受你的意見。因此,想說服對方時,先不要打斷他,讓他陳述他的意見和理由,即使你無法同意和接納,也不要打斷對方,尤其是提出正麵反對意見時,更應先聽對方的意見。等聽完後再開始說“你說得很有道理,但是……”等反對理由。
心理學家提出一個概念——心理定勢:若一個人肚子裏有事,他就會啟動其心理定勢準備講話,直到他把事情全部說完,他的心理定勢才會轉而聽你的意見。
假如你想讓自己的意見被對方聽進去,達到說服他的目的,首先必須學會聽對方講話。這麼一來,對方會有一種你很注意聽他說話的感覺,認為你尊重他的意見,進而產生想和你說話的心理。這時,對方已經對你有了好感,會不知不覺朝被說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這一點是在說服對方時相當重要的一項心理戰術。
如果你不聽對方的意見就直接提出反論,那麼,勢必引起對方在感情上的反駁,當然也就無法引起聽你說話的欲望,這樣做是極不明智的,尤其是對一些比較霸道和固執的人,采取這種方式會馬上遭到反駁。
最有攻心技巧的人,在他的意見遭到反對,或某人要發牢騷時,他總是耐心地聽對方把話講完,還進一步請對方重複其中某些觀點和理由,詢問對方是否還有別的什麼事情要說。這樣做就消除了對方的抵觸情緒,使對方意識到,聽話的人對他的觀點感興趣。
另外,社會心理學家通過對人際關係的研究,一致提出,人際相處的一個最根本的信條就是“不批評對方”,並且,要完全傾聽對方的談話,這樣,才能使對方開懷暢談。
在做心理谘詢時,心理醫生通常都盡量讓患者說完自己想說的話,而很少在中途打岔。否則,對方傾訴的欲求得不到滿足,彼此也就無法建立較親密的交談關係,甚至會造成雙方敵對的情緒。
另外,一項客戶與推銷員問題信賴程度的調查也顯示:那些在商品售出之後會受到客戶非分要求的推銷員,大部分都喜歡說話,並且經常打斷客戶的話。因此,我們可以推知,要啟開對方心扉,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問題就在於說話的方式與內容。這樣,大家就能明白有作為的推銷員多半較木訥的道理了。
要想讓別人喜歡你,接納你,就必須根除隨便打斷別人說話的陋習,在別人說話時千萬不要插嘴,並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