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讓他人暢所欲言的攻心術(1)(2 / 2)

(1)不要用不相關的話題打斷別人說話;

(2)不要用無意義的評論打亂別人說話;

(3)不要搶著替別人說話;

(4)不要急於幫助別人講完事情;

(5)不要為爭論雞毛蒜皮的事情而打斷別人的話題。

激起對方的說話欲望

與陌生人見麵,要善於傾聽,主動地關心他人,還可以通過慷慨的給予幫助來激發他們的談話欲望。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渴望友誼,希望擁有更多的朋友。但朋友都是由陌生人發展而來,有相當一部分朋友是萍水相逢時認識的。在風光綺麗的景區、在熙攘喧鬧的汽車上或者在小型聚會上,憑一個會心的微笑、幾句得體的幽默話、一個禮貌的動作等,都可以與他人相識。關鍵是得找出交往的契機,主動伸出友誼之手,打開對陌生人關閉著的心靈之門。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談的,有的人比較沉默寡言,雖然有交談的欲望,卻不知從何談起。這就需要其中的一方改變態度,率先向對方發出友好信號,激起對方的談話欲望,達到交流的目的。

假若你的一個話題使對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無論他是一個如何沉默的人,他都會發表一些言論的。因此你在談話的停滯之中,一定要想法尋找並且不斷地激起對方的興趣,使談話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當你對做父母的人稱讚他們的孩子,甚至表示你對那孩子感興趣時,那麼孩子的父母很快便會成為你的朋友了。給他們一個談論其孩子的機會,則他們就會很自然而又無所顧忌地滔滔不絕了。

初次相見或不太熟悉時,沒有誰願意向有困難的陌生人施舍什麼幫助,因為他們怕不清楚對方的底細幫出麻煩來。這種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正是這“一定的道理”把自己結識別人的大好機會給趕跑了。善於交際的人是不會這麼想的,他們認為與人方便,自己也方便,隻有放下顧慮、慷慨解囊,才能贏得別人的感激與好感——這恰是一座溝通感情的橋梁。

對於那些靦腆的人,交談者應主動尋找話題,消除對方的緊張感。

朋友相交,重在交流。由陌生人到朋友,需要通過深入地交流才會相互了解。要達到深入交流的效果,就要在掌握交談藝術的同時激發對方的談話欲望,隻有這樣才能彼此加深了解,從陌生走向熟悉,進而成為朋友。

就他人最在行的事情提問

交談中獲取信息的一般手段就是提問。我們選擇的提問語言,引入問題的方法等,都能戲劇性地影響他人回答問題的質量。恰當的提問能夠引導被問對象的談話,有利於你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有一位主管,發現一位員工最近工作表現大不如前。他雖然對這位員工的業績不滿意,但並不打算急於責備。他把員工請到辦公室,問:“你一向對工作都很在意,從來不是一個馬虎的人。但最近你好像很不開心……難道是家裏出了什麼事情嗎?”

員工臉變紅了,幾分鍾後,他才點頭。“我能幫忙嗎?”主管又問。“謝謝,不用。”接下來,員工開始滔滔不絕地談他的苦惱。因為他發現他太太得了肝癌,而且是晚期。對這件事,誰也無能為力。他們聊了一個多小時。

談話結束後,這位員工的情緒看起來好多了,後來他的工作有了長足的改進。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雙方的溝通。最忌諱的是對方始終沉默不語。那麼如何打開對方的話匣子呢?最好的方法是提問。光是自己不斷地說話,是無法了解對方關心的問題的,所以讓對方說話,非常重要。

也正是通過提問,使得我們對別人的需要、動機以及正在擔心的事情,具有一種相當深入的了解,有了這樣的答案,他人的心靈大門也就對你敞開了。

鳳凰名嘴阮次山在《風雲對話》中,訪談新西蘭新上任的年輕帥氣總理約翰·基時,是這樣開始的:“聽說您的手臂摔傷了,現在好些了嘛?”

總理笑笑答道:“已經沒事了,我當時是在一個慶祝中國牛年新年的活動中,不小心滑了一下,用手撐地,就折了。他們給我打了石膏,後來這個石膏拍賣所獲得的款項都已經捐給了慈善基金會。”

“您確定已經沒事了嗬。”

“哈哈,沒事。”約翰還隨手做了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