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購物的時候,通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商店快關門了,老板也快要收鋪的時候,我們有時候會看中某件商品。這時候,老板會說:“要不要?現在快關門了,最後的生意便宜點賣給你,這麼一個價錢你要不要?從來沒有這麼低出售過,要不是今天快關門了,我是不會這麼低的價格給你的,都賠錢了。”這時市場裏麵的人正往外麵湧去,而你也急衝衝的掏錢拿了商品就走,甚至都沒有仔細檢查。你買的商品真的是商家以最低的價格賣給你的麼?這裏,商家能夠在最後快關門的時候又做成了一次生意,這就是巧妙運用了期限的壓力,在這種情境之下,你來不及考慮,就跟著商家的意識走,乖乖地掏出了錢包。
一般來說,人們在缺少“富裕時間”的時候,會不關心其他有關的信息,會對很多重要信息的忽略,或是缺乏多方求證,而草草作出決定。因為期限壓力所導致的所謂捷徑都會影響辦事結果的質量。相反,如果時間充裕,能夠增強人的信息處理能力,讓人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與事件相關的各類知識與信息,讓人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從而做出相對理性的決定。
越臨近談判的尾聲達成一致的意向就越多。在一場漫長的談判中,大部分時間雙方都會針鋒相對、堅守各自的原則底線,但到了最後收關階段,可能因為談判時間的限製、身心的疲憊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大家都不自覺地加快了談判節奏,在此前比較尖銳的問題雙方都會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
這種先緊後鬆的談判現象經常會被談判者利用,他們稱之為“時間壓力策略”。具體實施步奏是在先談一些無關大局的議題,當你準備結束談判時,他們突然提出了你所不願意接受的問題,他們知道在時間的壓力下你的談判原則會有所鬆動,巧妙地向你施加壓力,很多時候這種策略是成功的,因為你此時很難調整到談判初期的心理狀態。可能你會想這種策略很不道德,沒辦法談判就是談判,你可以拒絕使用這種策略,但不能不防備對手向你使用這種策略。
為了避免對方利用時間壓力向你進攻,你可以在製定談判日程時羅列所有可能涉及的議題,按照重要、非重要的次序進行分類排序,在談判開始時先談敏感問題,越到尾聲所談的問題應該越不緊要。當在談判初期如果對方對某些問題置之不理或建議延後討論,你就有必要全麵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是否真的不重要,對方會不會在談判結束前舊事重提,總之,不要掉進對手所設置的陷阱。
還有就是,在談判期間務必不要向對方透露你的談判期限。一個富有經驗的談判經理說,他經常出差與各地區代理商談判,每次下飛機後對方都會首先問他:“您計劃在此地逗留多長時間?”他一般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具體期限,看談判的進展情況吧。”因為在談判中你流露出的任何弱點,對方都會在談判桌上大做文章。如果對方知道你談判的最終期限,那麼他們一定會將主要問題拖延至最後一刻,在融洽的氣氛下給你施加巨大的壓力,逼迫你在最後一刻做出讓步。
期限壓力也會有積極的作用,它會讓人有緊張感,從而提高辦事效率。我們在麵臨一個重大的事件的時候,我們會做長期的準備工作,快臨近時間到來的日子裏,我們會采用倒計時,每時每刻提醒我們這個日子的到來,我們也會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中充實而快節奏地做著各種準備工作。就如高考,在考前的兩三個月,老師與學生就會開始數著倒計時,氣氛緊張,但往往這樣會激勵著老師與學生更加努力地複習,更加努力地訓練。
對首次報價表示驚訝
不管你購買何種商品,記住一點,對方做出的第一次報價時,你都要顯得非常驚訝,否則你就會被當成冤大頭來宰。
對方的第一次出價,絕對不是他的底價,他隻是為了給自己留一個退路罷了,又或者想碰碰以高價賣出的運氣,也可能隻是一個試探。對方懷著這種心理,就會很留意你對他第一次出價的反應,如果你聽到價格後非常平靜,甚至臉上還顯露出高興的表情。那對方就會感覺到他的報價離你的心理底價不遠,那你就很難讓對方給你做大幅度的讓步,他可能還會堅持自己的報價。原因就是你對他的要價無所謂。
但是如果你聽到這個價錢後表現得非常驚訝,那麼對方也會在心裏認為自己要價是太高了。可能為了達成交易,會通過讓步讓你接受,你還價就會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