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別人有了錯誤就要及時指出,這是真正關心對方的表現。但是,在提醒對方改正錯誤的時候,要態度和藹,語氣委婉。“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個道理沒錯,但是,假如良藥是甜的、忠言是順耳的,那不是更好嗎?
某紡織企業的廠長發現幾名員工在廠區吸煙,廠區是禁止抽煙的。廠長雖然非常生氣,但是他並沒有對幾個工人當頭棒喝。而是走過去,給每個人都遞過去一支煙,然後委婉地說:“我們還是到廠區外麵去抽吧!”幾個工人聞聽此言後,才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廠長如此地寬容,讓他們一個個非常自責,都下定決心以後一定不會再在廠區抽煙,有的甚至還戒了煙。
很多事情的對錯,當事人肯定知道,所以用不著大聲指責,隻需稍微提醒一下就可以了。粗暴地質問,即使當時壓住了,對方也會怨恨你,和氣地提醒他人,你的關心與寬容則會得到感激。
美國的第一位總統華盛頓,他有一個年輕的秘書。一天早晨,這位秘書來遲了,就借口說他的表出了毛病。華盛頓聽了,隻是平靜地說:“恐怕你必須換一隻表,否則我就要換一位秘書了。”
像華盛頓這種委婉的表達,是一種高超的說話藝術。委婉的表達比直截了當地說更能體現人的語言修養。直言不諱、開門見山雖然簡單明了,但刺激性大,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捫心自問一下,是願意別人直接數落你一番呢?還是喜歡間接地提醒你所犯的錯誤呢?
齊景公酷愛狩獵,非常喜歡喂養能捉野兔的鷹。一次,飼養員燭鄒不小心讓一隻老鷹飛走了。齊景公知道後,非常生氣,就命令將燭鄒推出去斬首。這時候,晏子齊對景公說:“燭鄒有三大罪狀,哪能就這麼輕易殺了,待我公布他的罪狀後再處死吧!”齊景公點頭同意。晏子當著眾人的麵對燭鄒說:“你的三條罪狀是,一你為大王養鷹,卻讓鷹跑了;二你使大王為了鷹而殺人;三讓天下諸侯都知道大王重鳥輕士。”晏子說完,轉過身來對齊景公說:“好啦,大王請你處死他吧!”齊景公聽後,知道晏子是在委婉地提醒自己,於是就將燭鄒放了。
如果晏子理直氣壯地直接批評齊景公,不僅起不到效果,若是遇到了昏君,反而會引來殺身之禍。晏子間接而巧妙地批評,顯得很高明,他婉言規勸,變深奧為淺顯,變複雜為簡明,變逆耳為順耳,很有說服力。使得齊景公心悅誠服,從而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委婉含蓄的語言,既能勸說他人,又能適應人們心理上的自尊感;既容易與對方溝通,也容易得到對方的認同。所以,在指出他人的失誤時,千萬不要開門見山地說人家這裏不對,那裏不是。這樣會讓人受不了。如果采取迂回戰術,肯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甚至還能讓對方自己承認錯誤、改正錯誤。
對員工總喜歡用公家電話聊天的事,老板該怎麼辦呢?老板當然可以直接把他叫來批評一頓,但效果未必好。聰明的老板會把員工召集在一起,與大家一起製定辦公室工作守則。有員工說,要保持辦公室的幹淨;有員工說,不要聊天,幹私活;而那個喜歡用公家電話聊天的員工,知道這是老板在給他台階下,就主動說,少打私人電話等等。老板就這樣順水推舟地製定了辦公室工作守則,讓大家遵守。而那位員工也改掉了用公家電話聊天的毛病。
中國人講究“一團和氣”,也講究曲徑通幽的含蓄美德。那麼,在如何規勸他人的方法上,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用含蓄的語言、親切的態度、委婉的語氣來間接地提醒對方,讓對方自覺改正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