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使他人樂於接受你的建議(1 / 1)

要想讓他人樂於接受你的建議,你就必須讓他清楚,他無論是對於你,還是對於這件事,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類行為有一條重要的法則,如果你遵循它,就會為自己帶來快樂;如果你違反了它,就會陷入無盡的挫折中,這條法則就是:“改變你的方式,讓他人樂意接受你的建議。”

1915年是令無數美國人震驚的一年。這一年,歐洲各國彼此殘殺,規模之大,為人類戰爭史所罕見。和平能實現嗎?沒有人知道。可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卻決心要為這件事而努力,他要派一個代表——一個和平專使,去和歐洲那些交戰方會商。

當時的國務卿勃雷恩是力主和平的人,他希望為這件事奔走。他看出這是個絕好的機會——可以完成一個名垂後世的偉大任務。可是威爾遜總統卻派了另外一個人——勃雷恩的好友郝斯上校。郝斯上校知道如果把這件事告訴勃雷恩,想不惹起勃雷恩的憤怒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當勃雷恩聽說郝斯上校要去歐洲擔任和平專使時,顯然感到極大的失望。勃雷恩表示,這件事原本他是準備自己去的。

郝斯上校回答說:“總統認為一位政府大員擔任這件事,是非常不適宜的。如果你去了那裏,會引起人們極大的注意——美國政府怎麼派一個國務卿來磋商此事?”

你是否看出這話中的暗示?郝斯上校似乎就在告訴勃雷恩他的職位是何等重要,擔任那項工作是極不適宜的。而對郝斯上校這樣的回答,勃雷恩非常滿意。

機警而富於處世經驗的郝斯上校遵循了人與人之間關係中一項重要的法則,那就是:永遠使人們樂意去做你所建議的事。

威爾遜總統請麥克杜做他的閣員時,也運用了這項法則!那是他能給別人的最高榮譽,這種榮譽更使受譽人加倍感覺到自己的重要。這裏是麥克杜自己敘述的故事:“威爾遜總統說他正在組織內閣,如果我答應擔任財政部長一職,會使他非常高興。他把這件事說得讓人非常開心,他使我覺得我如果接受這項榮譽,就好像我幫了他一個大忙。”

可不幸的是,威爾遜總統沒有永遠運用那一種手腕,如果他運用了的話,曆史的演變或許跟現在就不一樣了。

關於美國加入國際聯盟,並沒有獲得議院和共和黨的讚同。威爾遜總統拒絕帶洛德、休士,或是其他著名的共和黨黨員隨行去參加和平會議,反而帶了兩個黨內並沒有名望的人去參加會議。他冷落了共和黨,不使他們覺得創辦國際聯盟是他們的意見,這是他的意思,不要他們插手。威爾遜草率的處置,摧毀了他自己的事業、損害了他的健康,甚至影響到他的壽命。使美國始終未加入國際聯盟,並且改變了以後世界的曆史。

有一個人,他的口才很好,請他去演說的人很多,所以他必須拒絕一部分人。可是,來請他的又多是朋友或者交情很深的人,該怎麼辦呢?他非常婉轉地對被拒絕的人說,他非常感激他們對自己的邀請,但由於他的時間不夠用(或其他什麼原因),不得不謝絕他們的邀請,對此深表歉意。接著,他又建議他們邀請一位能代替他演說的人。

這就是說,由於他的婉轉非常得體,既讓人感到了他對按語者的真誠,又幫助別人解決了困難,他們還有什麼不愉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