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風趣是人際關係中的“潤滑劑”。在現代人際溝通中,幽默感越來越重要,甚至被譽為無國籍的親善大使。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幽默都能使你順利地改善困難的處境,在社交場合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讓你成為一個能克服障礙、能得到別人喜歡和信任的人。
當然,幽默風趣並不是油滑、淺薄地耍貧嘴。它是智慧和靈感的閃光,是一種高妙的應變技巧,能含而不露地引發聯想,出神人化地推動人們領悟一種觀點、一種哲理,幫助人們在瞬息之間擺脫令人尷尬的窘境。更重要的,幽默風趣是一種品味、一種素質、一種特性、一種情懷的有意無意地流露。
任何人都喜歡聆聽生動、形象、幽默、活潑的話,因為它們總是那麼有趣,通俗易懂,聽著輕鬆、愉快。但是談話生動、妙語連珠,有一副伶牙俐齒的人畢竟不多。因為要能說“好聽”的話,必須花相當大的功夫去積累語言的素材,去訓練表達的技巧。
(1)機智應答令人開懷大笑。在講話時,麵對組合場景與語境,針對對方的心理狀態,對對方的一些話語機智應答,將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能讓人難以抑製地笑出聲來,會使氣氛活躍起來。
(2)將錯就錯惹人憐。一個人在講話時,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如果不加處理,可能會嚴重損害自己的形象。但是,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卻往往能隨機應變。
一位男青年由於疏忽,在商場試衣時走進了一個門未鎖牢的女更衣室,當時正好有位女士在換衣服。青年急忙閃出,把門重新關上。但他又覺得這樣不妥,於是他又把門開了個小縫,說了聲“噢,先生,對不起。”本來他舉止失禮,那位女士很可能生氣,但他將錯就錯,說了這樣一句話,既表達了致歉的誠意,又解了尷尬局麵。
(3)倒轉語義出人意料。人們在說出一句話之後,往往會對對方的反應有所預期。如果這時候對方說出的話與自己預期不大一樣,自己就會感覺,出人意料,啞然失笑。
漂亮的女演員鄧肯曾向著名作家蕭伯納示愛。
她說:“先生,如果將您智慧的頭腦和我出眾的美貌相結合,那我們的後代將多麼出類拔萃啊!”
蕭伯納卻回答道:“那如果是我醜陋的外貌和你並不出眾的頭腦相結合,結果會怎麼樣呢?”
女演員滿以為自己的設想非常完美,對方肯定不會拒絕。沒想到蕭伯納隻將她的原話改了幾個字,她所設想的完美聯姻就成了另一種結局。蕭伯納拒絕得如此巧妙,根本不會讓對方尷尬,反而讓對方感覺到好笑。
(4)過度地誇張製造笑料。一句普通的話語隻要多加點小誇張,便能達到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
咖啡廳裏,一位顧客要了一杯咖啡,品嚐後覺得太甜了。這裏的服務非常好,直接批評顯然有損風度。於是,他叫來服務小姐說:“小姐,你們這裏是什麼時候開始往糖水裏加咖啡的喝法了?我還真沒適應過來。”小姐聽了這話,捧腹大笑,然後非常麻利地給他換了一杯咖啡。
這樣誇張的說話,既批評了對方的錯誤,又讓對方覺得不丟麵子,、
(5)以對方為幽默材料。有時候,從對方的身體或行為中選取一些材料,加以組織,用來笑話對方,往往能取得非常幽默詼諧的語言效果。
一日,某貴婦人很傲慢地問蕭伯納:“先生,別人都說你很聰明,你看我有多大年紀?”
蕭伯納上下打量了貴婦人一番,說道:“看您牙齒晶瑩潔白,有18歲;看您鬆軟飄逸的頭發,像19歲;看您柔軟纖細的腰身,頂多14歲。”
貴婦越聽越陶醉,越聽越得意,又高興地問道,“那您說說我究竟有多大?”
蕭伯納掐指算了算,說:“把剛才這三個數字加起來,肯定沒錯。”
這種帶有幽默的回答不但達到了你所想表達的語方效果,而且輕鬆地回答了對方所提的問題,展現出自己的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