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板早產能給我們帶來什麼(2 / 2)

總之,看股市是不是好,看國際板是不是適宜推出,真正的標準隻有一個,那就看它是否能讓投資者獲得財產性收入。投資者有無錢賺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硬道理。

國際板能給中國經濟產生積極作用嗎

有人提出,推出國際板能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果真是這樣嗎?其實,目前國際板的設計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作用非常有限。比如首批上市企業為可口可樂、聯合利華等外企,此類以日化飲料為主業的公司國際板上市對中國經濟轉型無任何實質意義,多買一瓶可樂、一袋洗衣粉對經濟實質發展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國內企業也能夠生產得出。而且國外那些大公司,早已過了快速增長的階段,增長空間有限。投資者要想分享到較高紅利,除非那些企業拿著中國股民的錢,擴大中國市場,實際上是中國人在吃自己的紅利。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對於國際板上市公司募集的資金如何監管,之前上交所有官員稱其主要募集的資金要用在國內。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對此頗為不解,企業有自由使用資金的權利,如果一個全球公司將在國內募集的資金調去國外,你管得著嗎?相關部門能夠阻止得了嗎?

針對國際板不識時務的推出,不少有識之士紛紛撰文、發言,指出:目前推出國際板無任何意義,稍有經濟頭腦的人都知道,當前的經濟形勢並不是推出國際板的最好時機;目前中國經濟形勢正麵臨著硬著陸還是軟著陸的問題,貨幣政策不穩定,中小企業融資異常艱難,A股整體缺乏活力,投身於股市的廣大股民長期以來不是被套牢就是大虧錢。為什麼某些人硬要知其不可而為之,霸蠻推出國際板呢?難道因為要把某地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就可以置中國經濟發展、置廣大股民利益於不顧嗎?

中國股市頹勢能靠國際板挽回嗎

有人說,推出國際板有利於發展中國股市和提升國家金融戰略,給投資者帶來不同的投資理念和文化。一句話,仿佛國際板就是楊枝淨水,灑在中國股市上,中國股市就能枯木逢春,重煥生機,事情真的會這樣嗎?

古人雲: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國際板到了中國,那還是國際板嗎,人們擔心國際板到了中國與A股無異,大部分製度與其他板塊保持一致。在A股高估值、投機性強和人民幣升值多重影響下,國際板在國內被異化,步創業板的後塵,不是沒有可能。

目前,中國股市長期處於漫漫“熊”途,不是沒有推出國際板,而是投資者對市場缺乏信心,而缺乏信心的根源又在於新股發行配套製度不完善,監管不到位,一些上市企業不是將股市作為融資市場,而是作為圈錢工具,弄虛作假者有之,作奸犯科者有之。這種現象不徹底根除,中國股市很難有春天。正是基於此,不少有識之士指出:國際板推出前,必須加快新股發行製度改革,加強監管,杜絕舞弊,否則,難以排除國際板變成國際“提款機”的可能——因為外企也有來華圈錢的想法。更有專家指出,外國企業不是不想圈錢,而是在境外市場的強有力監管下難以圈錢。相比之下,目前的中國股市可以稱得上是圈錢的最佳“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