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行政區劃調整利耶弊耶(1 / 2)

焦距

作者:肖林

近日,國務院正式批複上海市黃浦區、盧灣區兩區建製撤銷,設立新的黃浦區,“撤二並一”相關程序仍在進行中。在此之前,類似的調整並不鮮見。例如,北京曾將老城區的“四區合並為兩區”,廣州曾將老的東山區和芳村區分別並入了越秀區和荔灣區,天津、重慶、沈陽、深圳、廈門等也都有調整的舉動。

有關專家表示,在中國行政版圖上,正發生著一場罕見的大範圍高層級行政區劃調整熱潮。這是中國轉型期的特有現象,為適應城市化進程的需要,必要的行政區劃調整勢在必行。更重要的是,此輪行政區劃調整的目標則直指行政為經濟讓路,它所承載的國家戰略和整體功能顯著提升。

中國行政區劃在漸進推行

6月8日,上海市舉行“撤銷黃浦區、盧灣區建製建立新的黃浦區工作大會”。會議宣布,近日國務院正式批複了上海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黃浦、盧灣兩區建製,設立新的黃浦區。批複要求,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線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製和經費由上海市自行解決。要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行政區劃調整後,新的黃浦區麵積達20.5平方公裏,戶籍人口90.9萬。

早在1990年4月,國務院便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20年間,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譽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2009年4月,國務院批複同意將原南彙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新浦東雄踞東海之濱、杭州灣畔,內連揚子江、外眺太平洋,麵積1210平方公裏,占全市1/5左右,常住人口412萬,經濟總量占全市1/4以上。

2009年11月,天津官方宣布,國務院正式批複濱海新區行政體製改革方案,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同意並入新設立的濱海新區。2010年1月11日,天津濱海新區政府機構正式揭牌。

2010年6月18日,適逢重慶直轄市成立13周年,中國內陸唯一的國家級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掛牌成立。

近年來,國內已有數個城市陸續進行了大手筆改革調整行政區劃:北京城區“四合二”,整合利用核心區資源;上海南彙並入浦東新區;天津撤三區並為濱海新區;重慶設中國內陸唯一國家級新區等。此外,一些經濟特區、省會城市,部分大中城市也著手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或正醞釀調整。

行政區劃調整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分析人士表示,雖然每個城市行政區劃調整的原因不同,但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看,行政區劃調整不僅可以整合各種資源,減少不同地區間的行政壁壘,更好地發揮區域優勢,促進城市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精簡政府機構,促進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據稱,中國很多城市的行政區劃還是沿用上個世紀50年代的版圖,那時候城市很小,城市的行政區則更小。相對於後來形成的城市新區,老城區的麵積已經顯得微不足道。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在上海盧灣這樣一個隻有8平方公裏的區域裏。設有和1000多平方公裏的浦東新區一樣多的行政機構。對於老城區來講,以“並區”的方式精簡行政機構、整合行政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必然。

北京市東城區政府官方網站顯示,東城區文委共有處級領導9人,分別是黨委書記1人、主任1人、副書記兼紀委書記1人,副主任4人、黨委委員兼工會主席1人、黨委委員兼執法隊隊長1人。根據東城區政府官方網站最新的公示,東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有13名處級幹部。其中,副局長就有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