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王揮兵曾頭市(貳)(1 / 2)

【曾頭市】

史文恭得了那夜照玉獅子馬的當日,便差一個心腹之人帶著一封信箋,速速送到汴梁去,在其中備細說了如何劫了那梁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手的寶馬。此外,也將曾頭市招兵買馬的情況大致彙報了個一清二楚,詢問下一步怎地一個規劃。

宋江接到這封信的時候,已經是聖上賜飲毒酒之後的事兒了。沒錯,史文恭這信不是被別人的,正是寄送宋江的。既然都說破了,不妨將話頭再往前扯扯。當初宋江其實並不認識史文恭這人,大家都是在江湖上略有耳聞罷了。但眾位別忘了一個人,就是始終都想極力促成宋江招安的黃信。當初,他和史文恭是同年武考,黃信見識過史文恭的本事,怎奈何那一年武考中,黃州縣尉的公子也有參與,曉得底細的人都讓個一招半式,可唯獨那史文恭實打實地來,非但不放水,還將那個公子哥打的不輕,因此,被當年主審暗地排擠,未上榜單。事後黃信可惜這人一身的本事,邀出來吃了幾頓酒,混的斯熟。於席間史文恭談起軍略等事,頗有獨到見解,那種氣吞萬裏如虎的好壯之氣不是尋常人能假裝出來的,即便是在這沒落之境下,他對金戈鐵馬的熱愛,依舊一分不減。

可惜了這樣一個人才,黃信那時就是抱著這種惋惜,才將史文恭介紹到曾頭市去,臨時當個教頭,畢竟再厲害的人,也要為生活所迫。而榜上有名的黃信很快就被調往青州做兵馬督監,兩人因此分別,卻常有書信往來。後來黃信落草,這著實讓史文恭很是震驚,他雖然吃了一些個貪官汙吏的虧,但是那一腔愛國熱血卻從沒有停止沸騰過,縱然不得誌,也常常發願,若是有朝一次手握兵權,必然要保家衛國,光榮耀祖,故而他接受不了自己患難時交的好友就這麼落草。那時的黃信一來是為保命,二來也著實有歸順之意,但被史文恭一封封不厭其煩地飛書苦勸,這才漸漸地靠攏在同樣有招安之意的宋江身邊。

史文恭勸解得黃信回心轉意,他並不感到滿足,而是進一步與黃信傳授秘技,教他如何策反。由此,黃信在史文恭背後授計下,說破了宋江與晁蓋之間的間隙,更是觸動了宋江內心的野心。原本有一場火並梁山奪權的逆謀,因為攻打祝家莊一事而被擱淺,後來更是因為史進的到來而被攪局。黃信將此事寫急信,告訴了史文恭,但他卻並沒有就此作罷,反而隱隱覺得自己得勢的機會來了,授意於黃信如何如何。因此,就有了後來暗殺史進、伏擊祝彪、宋江麾下眾將逼宮晁蓋之事。隻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史文恭並沒有泄氣,畢竟這樣的奇才,老天終究是要成全一次。

宋江占住鄆城縣後,雖然招兵買馬逐漸壯大,但是就宋江這樣的一個人帶著手下一幫子愣頭青,豈是能有那種壯士斷腕的誌氣。這背後還是史文恭指點黃信,從中作梗,讓宋江徹底與晁蓋決裂,就此雄赳赳氣昂昂地歸順了朝廷。這是史文恭的第一步棋,他想要借著宋江這個人一步步踏進仕途,可是,他料到而來第一步,卻沒有料到第二步。就宋江歸順朝廷後,還沒榮宗耀祖地過幾天,江湖上就傳來了晁蓋重金取他人頭的消息,視他為眼中釘的童貫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借口,巧妙地解了宋江的兵權,成了一個徒有虛名並無實權之人。

史文恭一生坎坷慣了,並沒有捶胸頓足,而是思路一轉,他覺得雖然宋江眼下委屈,但是在綠林軍凶猛的攻勢下,終有一天會被啟用來禦敵,而宋江手下沒有幾個能夠與綠林抗衡的大將,這一點宋江也有自知之明,到時候他奉旨帶兵,唯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上奏聖上,不單單是啟用,而是要重用他史文恭。因為他相信,隻有他史文恭才是大宋朝廷真正的利劍。

而此後不過幾日光景,果然聽聞朝廷啟用綠林出身的樊瑞等人帶兵十萬火速救急鄭州城。“混世魔王”樊瑞這樣的人都可以當大將去救國,史文恭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在曾頭市招兵買馬,愈發用心地帶著曾家五虎操練屬於自己的曾家軍。而在另一方麵,他也通過那個言聽計從的黃信與宋江道破了身份,表示一番相見恨晚之意。他知道此時的宋江需要的就是一支忠於他的兵馬,而史文恭手裏正有這樣的籌碼。史文恭知道自己今後將在朝廷是中流砥柱的位置,但越是如此,當下他就越得對宋江表現的畢恭畢敬,將精明和豪氣都藏匿起來,也做一回司馬懿。

且不說史文恭拿自己比作司馬懿合不合適,但宋江決然不是曹孟德。就在他盤算著上位指日可待的時候,那邊的宋江已經中了童貫的算計,喝下了聖上所賜的毒酒,宋江知道自己的命不久矣,他開始後悔了,但若是給他可後悔藥吃,他也依舊不會選擇與綠林軍同心。不單單是因為他一生摯愛的閻婆惜,更是因為打骨子裏,他宋江就不是一個肯於寄人籬下的人。但這一切,宋江打死都不會透露出一絲半點,他知道自己的毒雖然慢性,卻無藥可解,何況聖上要他死,他又如何能救活自己。他明白自己這顆樹若倒了,猢猻們散不散都是個時間問題了,所以宋江安安靜靜地坐在家裏,一切照舊,他不是在等死,而是要撐住人心,他不知道最後還有幾日可活,但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在這最後的時光裏,再與史進鬥一次,哪怕是讓他心裏難過,皺皺眉頭,他宋江亦可含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