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心靜下來/貪和貧/心境(1 / 1)

林林總總

作者:

有人說過這樣的話,人生的冷暖取決於心靈的溫度。可如今這社會就像一個大熔爐,把我們的心也燒得沸騰、喧囂起來。

燈紅酒綠、推杯換盞間,我們可曾想過,自己已經多久沒有安靜下來,讀一本書、和家人共進一頓晚餐,或者陪孩子看場電影,握著愛人的手、聊聊過去的時光了?

一時的縱情瀟灑,也許讓人沉醉。然而,透支的是健康,享受的是低俗;忽略的是家庭,留下的是空虛;積累的是體重,沉澱的是粗俗。曾經智慧的眼神被浮腫的眼泡掩蓋,聰慧的大腦被膚淺的想法占據,幽默的談吐被庸俗的玩笑取代,或許該提醒自己,你的心需要安靜一會兒了。

德國心理學家發現,繁華的城市背後是人們時刻緊繃的神經,日漸脆弱的心靈。是時候停下匆忙腳步了,安靜地讀本書、聽首歌、陪陪家人,愛你、關心你的人都在期盼著。

貪和貧

周浩然

紐約有許多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為了三餐,淪為乞丐。由於每天在曼哈頓都會看到許多行乞的人,紐約客縱有愛心,久而久之,也變得無力去一一察看哪一位是真的窘迫到需要濟助。

一個冬日的下午,我經過路邊一個在寒風中瑟縮發抖、默默長跪的乞丐。走到離他幾步路遙的報攤,要購買一份雜誌。我拿了我要的雜誌,掏出五張一元鈔票,交到店主的手上。

就在這一刹那,猛地刮起冷風,店主的手一鬆,其中一張一元鈔票即離手飛揚,而我倆的眼睛齊瞪著那張鈔票在空中飛揚,落在地上,又隨風飄浮,飄到街角乞丐的位置,此時,說也奇怪,風忽然停止,那張鈔票竟停留在乞丐的膝蓋旁。

這時,店主呀地一聲,說:“糟了!這下肯定拿不回來了!”我的腦子沒反應過來,隻是朝著乞丐望著。隻見乞丐拿起了膝前的鈔票,跟著起身,一步一步向我們走近。他一言不發,伸出汙垢的手,將那張鈔票交還給我。

我腦裏還回響著店主的話,我誠敬地將鈔票又塞回乞丐的手中。他的手遲疑地停頓在半空中。我輕聲地說:“這是你的,這是神的意思。”他囁嚅地說聲:“謝謝!”拿著這一塊錢,又蹣跚地走回原地,跪在街頭。

望著店主訝異的眼神,我從口袋掏出另一張一元鈔票,補給店主:“他是個好人!”店主緊緊握著失而複得的錢,說:“你也是個好人!”

我笑了笑,冬日微弱的陽光,照在我身上,也照在乞丐的身上。

“貧”和“貪”,這兩個字看起來很像,意義卻迥然不同。

心 境

於樂

一個夏天,有兩個人住在旅館的一個房間裏。旅館實在太簡陋了,蚊子東飛西撞。其中一個人覺得無法睡眠,心裏十分煩躁,難以忍受;而另一個卻安然自若,雖然沒有睡著,但卻不斷地扭動身子,不讓蚊子落在自己身上。

那個心裏煩躁者見狀,便問那個泰然自若者:“蚊子這麼多,你怎麼還是那樣平靜,好像和蚊子戲耍一樣?”

“這很簡單,蚊子是多了些,但是我們畢竟在這深山老林中有一個歇腳的地方;如果沒有這個簡陋的旅館,我們不是要在外麵露宿嗎?再說,這裏的蚊子雖多,可是隻要我不停地動,蚊子就不能落在我身上,我也就不會被蚊子咬了。這要比我在遭人陷害時雙手雙腳被捆,任憑蚊子咬而不能動彈要不知好多少倍呢。”

於是這個覺得煩躁不安的人明白了,自己之所以感到苦不堪言,是因為自己在蚊子襲來時,想的是如果在自己家裏,現在可以開空調,就不會有蚊子。正因為想的是自己豪華的生活,所以麵對困擾就覺得苦不堪言。而對方雖然家裏也有空調,但在困苦的情況下,他想的是在深山老林中,能有個地方住已經是大幸;如果沒有地方留宿,那就不隻是蚊子咬,而會有性命之憂了。

可見,人在困苦中,如果隻想美好得意的事情,必然會因為反差的增大而苦不堪言;如果把眼前的困苦和過去的艱難比較,就會覺得現在還不是最壞的情況。這樣,麵對困苦,就能泰然自若了。

這就是說,在困苦麵前,能否有一個好的心境,是能否快樂的前提。心境好了,一切都會變得美好;心境不好,一切都會讓人煩惱。而要有一個好的心境,就需要想問題時用退一步法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