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人不倦
作者:
近日,衛生部通過網站披露,研究發現,新型布尼亞病毒所致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急性期病人及屍體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傳染性,直接接觸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導致感染。衛生部據此製定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經接觸傳播預防控製要點,以指導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相關預防,指導醫療衛生人員和接觸者在診治、流調、護理和死亡病人屍體處理過程中的防護和感染控製。
新型布尼亞病毒所致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俗稱“蜱蟲病”。2009年~2010年,河南、湖北、山東、安徽等地出現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例,經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研究證實,為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所致,並命名該病毒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因與蜱蟲叮咬相關,也稱其為“蜱叮咬病”。
衛生部防控要點提出,要密切觀察病人有無嘔血、咯血、牙齦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現,對無出血表現的病人實施標準預防;有出血表現的病人應住院治療,盡量單間隔離並張貼明確標識。病人診療用品專人專用,診療醫務人員相對固定,盡量減少探視,所有進出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對接觸過病人血液、體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適宜防護措施的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自停止接觸後觀察14天,如出現發熱等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診治。
該防控要點要求,醫療、流調、采樣、陪護及轉運人員應在標準預防基礎上,按預防接觸傳播類疾病的原則進行防護。病人康複、離院或死亡後,應做好終末期消毒工作。該防控要點還對該病死亡患者屍體處理過程中的防護和感染控製提出了5項具體要求。 (據《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