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怎樣與社會和諧相處(3)(2 / 3)

狹隘與吝嗇不同。狹隘是個人利益過於膨脹的表現,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凡事不能受損、吃虧;而吝嗇則是指不合理地過分重視“身外之物”,過分地珍惜錢物、省用錢物。

矯治狹隘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要重視提高自身修養,使自己更有自知之明。通過內省修養,審視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狹隘觀念和行為,不斷給自己敲警鍾,逐漸克服自己的狹隘心理。

(2)要力求做到寬以待人。凡事都應該有一定的度量,不能事事處處患得患失。要知道得失是相對的,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會有得。隻想得到不想失去,在現實生活中既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隻有謙讓大度,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賴。

(3)要主動在人際關係的實踐中磨煉自己的心胸和氣量。要徹底矯治狹隘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經過痛苦的磨煉。尤其是在不利於自己,或自身利益受損時,更要沉住氣,看得遠一些。即使局部利益受損,也不必掛在心上,要放得下。盡管開始時會有所痛苦,但久而久之,就會習以為常,胸襟會逐漸開闊起來。

21.控製自己的暴躁性格

暴躁,是指在一定場合受到不利於自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表現缺陷。

暴躁具有相當的情景性,並不是在任何場合都會顯露出這種心理問題。暴躁一般是在熟人或親朋好友之中才會暴露無遺,而在生人或生疏的環境中則能控製。因為在熟人或親朋好友中可以無所顧忌,因而一不順心就會激動憤怒,甚至爭吵謾罵,而在陌生場合,為了保持自己的自尊和氣度,即使受到不利於自己的刺激也盡量忍耐,除了平日經常接觸的人之外,其他人未必能發現。

暴躁與易激惹、病理性激情不同。易激惹,雖然也表現為遇到刺激就產生強烈的激動、憤怒、與人爭吵等情感反應,但並沒有明顯的情景性,在任何場合都會發生,且不會主動加以控製,常給人惹不得的感覺。病理性激情,則是一種短暫而強烈的、伴有衝動行為的情緒爆發,來勢凶猛而殘暴,可傷人、毀物、縱火,常伴有明顯意識障礙,事後不能回憶。暴躁並不具有這些特點,它隻是消極激情的火暴脾氣,自身能意識到,也有改變的願望。

矯正暴躁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要明理。即要懂得人格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的道理,即使是對自己的熟人甚至是自己的晚輩,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否則隻會受到他們的輕視和蔑視。更重要的是,脾氣暴躁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情況更加複雜,脾氣更加暴躁,以致形成惡性循環。

(2)要自製。不斷提高自製能力是矯治暴躁最重要的方法。當然,這並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但隻要持之以恒,把每次出現暴躁的情景作為機會,不斷鍛煉,久而久之,必定能控製暴躁脾氣。

(3)要轉移。暴躁意味著情緒容易衝動,當引發暴躁脾氣的情景出現時,如果立刻轉移注意力,或者離開情景場合,就會使心情平靜下來。如果仍餘怒未消,則可有意識地去注視粉紅色。因為粉紅色能通過視覺通道作用於下丘腦而抑製腎上腺素的過量分泌,達到心肌收縮減弱、心率降低的目的。

22.祛除自己的敵對心理

敵對,是指與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敵視、對抗他人的消極心態。

敵對目的在於使對方蒙受痛苦和不快,給他人心理造成有害結果。具有敵對心態的人,在心情愉快、相安無事時,則表現如正常人。

敵對一般在以下情景中發生:一種是客觀情景。當受到他人輕視、指責或傷害時,不管這些“輕視”、“指責”、“傷害”是出於善意還是惡意,是真實情況還是主觀錯覺,有敵對心態的人常常會表現為怒目相對、冷漠仇視,對一切舉止言談不利於自己的他人都充滿敵意。另一種是主觀情景。凡自己主觀上厭惡、不滿和看不順眼的人,盡管他們並沒有觸犯自己,也會隨時隨地在表情和行為上表現這種敵對心態,動輒對他們冷眼相對或找茬非難。無論敵對心理是由哪種情景引起,都是攻擊行為的潛在狀態。一旦敵對心態迅速膨脹,超過了忍耐的限度,就會演變為挑釁、報複、破壞等攻擊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