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附錄(1)(1 / 3)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測試題

一、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隻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義的,請你選擇正確的答案。(每題2分,共48分)

(1)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對此,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質文明以政治文明為基礎,以精神文明為動力。

B.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C.政治文明影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向和進程。

D.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需要政治文明的保障。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和政治保障,這體現的哲學道理主要是()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B.堅持創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長。

C.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係,密不可分的。

D.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有促進作用。

(3)“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構建和諧社會,其關鍵是各級領導要學會在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

B.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C.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D.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4)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樣的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動力。

B.事物是普遍聯係和變化發展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

D.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決定作用。

(5)根據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上述材料體現的哲學道理主要是()

A.物質和意識辯證的統一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

B.認識對實踐有促進作用。

C.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

D.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6)社區是社會的細胞,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把構建和諧社區作為重要切入點。這是因為()

A.整體功能總是大於部分功能之和。

B.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係統和要素的關係。

C.部分製約著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對整體的性能起決定作用。

D.辦事情必須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7)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於改革開放先行地區的廣東來說,更具緊迫性。這是因為()

A.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係之中。

B.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認識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8)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從民主製度的角度看,必須()

①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

②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

③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

④健全基層民主管理製度。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9)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全麵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推進社會管理體製的創新。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經濟學依據是()

①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

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③勞動者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勞動生產率水平。

④勞動者創造了價值規律並利用價值規律為人類服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從哲學角度看,之所以要推進社會管理體製創新,是因為()

①事物內部結構的變化也會引起質變。

②事物運動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③促進事物的發展必須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④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在“兩會”期間,老百姓通過手機與代表委員們進行短信互動,使民意通過短信直達“兩會”。這一事實表明()

A.公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

B.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事務權利。

C.人大代表是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

D.人大和政協都要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12)調查表明,我國公眾對兩會表現出極大的關注,100%的被調查者知道“兩會”,98%的公眾知道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製度,公眾期待“兩會”解決問題更加廣泛。上述材料主要說明()

A.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專政。

B.民主參與度反映一國政治管理水平高低。

C.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我國的政體。

D.人民當家作主意識切實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