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經在某著名廣告公司任職的市場銷售總監曾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次,他召開經理級的業務會議。會上,他就最近聽說的部分員工謊稱完成客戶拜訪計劃的現象詢問眾人:“我聽說最近有些銷售員聲稱完成了客戶拜訪計劃,事實上卻沒有,這是不是真的?”
大家都怕得罪同事,影響到今後的關係和利益,雖然知道確實有人這樣做,但是沒人敢說。有的說沒有,有的說這是謠傳,有的則低頭不說話。
事實上,總監根本不期望會有人真正麵對和指出這樣的問題。沒料到,小孫站出來說:“的確是有銷售員謊稱完成了客戶拜訪計劃,並在銷售客戶拜訪表上弄虛作假。銷售一部的趙為上次聲稱拜訪的顧客我也拜訪過,對方表示近期並沒有本公司的銷售人員拜訪過他。”
大家聽後都為小孫捏了把汗。趙為是銷售一部王經理一手提拔的,而王經理怕趙為的失職對自己不利,馬上辯解道:“我了解趙為的為人,我想此事隻不過是工作記錄的失誤而已。”
小孫還想說些什麼,但是總監把話題引開了,談起別的事來。其實,總監早已了解了事實,隻是不願把事情弄得更複雜,才不再追問下去。但小孫的誠實和以公司利益為先的精神卻給總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公司業務發展急需管理人才,總監便提拔了他。
事實證明,視公司利益高於一切的員工往往是發展最快的員工,上文中的小孫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事實上,公司就是全體員工生存和發展的平台,離開這個平台,就如演員離開了舞台,關公失了大刀,隻能空有才華,無法施展。因此,以公司利益為重的員工,最終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亨利覺得他就職的保險公司根本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因為這個公司屬於創業型公司,而且這個行業實在是太難做了,那些顧客對保險推銷員總是退避三舍。亨利感到自己既辛苦勞累,又得不到良好的待遇,於是,他選擇了離開這家浪費了自己三年青春卻令自己一無所獲的公司,而且他發誓永遠不再涉足保險行業。
而吉姆一直認為保險行業是最鍛煉人、最容易讓人成長的行業,越是麵對難以應付的顧客,他就越有成就感,因為他總是能夠通過這些挑剔的顧客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事實上,他的潛能的確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挖掘,連公司董事長費拉爾先生都注意到了他,而且決定升他為客戶開發部經理。
亨利離開公司時,吉姆勸他留下來:“咱們公司雖然現在的處境有些困難,不過馬上就會有大發展的,我已經覺察到了這一點。公司發展之後咱們的工作就好做得多了,我們一定會隨著公司的發展不斷進步的,而且現在公司正需要我們全心全意地努力。”但亨利還是拒絕了吉姆的挽留。一個月之後,亨利找到了一份房地產推銷員的工作,幹了不到兩個月,他發現這個行業也不好做,於是他又選擇了離開。幸運的是,他很快又得到了一份新工作,是一份打字員的工作,這份工作不用再麵對種種刁鑽古怪的顧客了。可是幹了幾個星期之後,亨利又覺得這份工作過於單調和枯燥,根本不適合自己,於是……
就這樣,亨利進入了一個公司又一個公司,離開了一個又一個行業,十年以後,他覺得自己還是喜歡幹保險推銷的工作,於是他打算找吉姆聊一聊。等他到了他曾經工作了三年的公司以後,他以為自己找錯了地方,或者是公司已經搬家了——公司已經今非昔比,全美各地都有了該公司的分公司,而且當初和他一起進入公司的吉姆現在已經是公司總部的銷售經理了。
聽到這些消息的亨利仿佛被擊了一記悶棍,而且還是來自於自己的打擊,他放棄了和吉姆聊天,跌跌撞撞地走出了公司豪華的接待大廳。
我們應該視公司的利益高於一切,要知道你的進步是建立在公司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公司為每一名員工提供了一個平台,每個員工的進步都會推動公司的成長,同樣,公司的發展也會為員工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總而言之,不斷成長的公司為員工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員工也通過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為公司創造了越來越大的價值。公司與員工個人的成長是呈現互動關係的,所以員工必須全心全意地維護公司的利益。
視節約為己任
優秀盡責的員工會主動為公司節約每一分錢,從不浪費公司的每一分錢,他們總是能夠視節約為己任。
為企業節約每一分錢是企業對員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員工的責任,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更應視節約為己任。
每一名對企業有責任感的員工,都會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會盡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工作,把浪費降到最低限度,小心地使用設備和服務設施,高效率地利用好自己的時間。不論是開動一台機器,還是進行一次車間服務,或者是在辦公室打一封信件,有責任感的員工都會最大限度地節約每一分錢。
廣東一家服裝公司要參加一次大型展會,需要一批宣傳資料。老板叫來秘書小艾,請她盡快去聯係印刷廠印製宣傳材料。
小艾聽到吩咐後並沒有馬上去執行,而是對老板說:“上次展會還剩下好多資料,可以用那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