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原則,獎罰分明
要想生活在一個更和諧的社會,就要自覺地嚴格約束自己,時刻將規則放於心中,以獲得更完滿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對抗規則的人,常常受到規則的懲罰,到處碰壁,甚至要付出全部自由為代價。
在談到遵守原則的問題時,西點軍校有一個經典的案例,經常被教員們在課堂上引用: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的圖書館。一時間,無以計數的珍貴的古書典籍被毀於一旦。第二天,學校上下得知了這件讓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大家的心情無比沉重。其中有一名學生更是麵色凝重,因為這場突發的火災把這名普通的學生推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選擇。
事情是這樣的:在這場火災發生之前,這名學生擅自違反圖書館規定,悄悄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館外,準備閱讀完之後再帶回圖書館。可是一場大火之後,一切都變了,這本書成了哈佛牧師捐贈的250本書中的唯一珍本。怎麼辦?是神鬼不知地據為己有,還是光明坦蕩地承認錯誤?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這名學生敲開了校長辦公室的大門,說明理由後,鄭重地將書還給學校,並承認了自己當初違反規則的錯誤。更令人震驚的是,霍裏厄克校長沒有對這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反而表示真誠的感謝,而且對學生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然後把他開除出校。
哈佛的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哈佛比用其他東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與哈佛人相似,西點軍校的學子也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守規則的人群之一。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就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他被西點學子奉為堅持原則的典範,他一貫堅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空軍1號就是空軍1號,空軍2號就是空軍2號。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隻有總統才能在南草坪上著陸。”
1981年春,身為副總統的布什正坐在例行公務旅行的飛機——“空軍2號”上。突然,布什接到國務卿黑格從華盛頓打來的電話,“出事了,請你盡快返回華盛頓。”幾分鍾後,布什又收到了一封密電,告知總統裏根已中彈,正在華盛頓大學醫院的手術室裏接受緊急搶救,要求布什的飛機調頭飛向首都華盛頓。
飛機在安德魯斯著陸前45分鍾,布什的空軍副官約翰·馬西尼中校來到前艙為結束整個行程做準備。飛機緩緩下滑時,馬西尼突然想出了個主意,他說:“如果按常規在安德魯斯降落後,再換乘海軍陸戰隊一架直升機,飛抵副總統住所附近的停機坪著陸,然後再駕車駛往白宮,要浪費許多寶貴時間,不如直接飛往白宮。”
布什考慮了一會兒,決定放棄這個緊急到達的計劃,仍按常規行事。
“我們到達時,市區交通正處高峰時期。”馬西尼提醒道,“街道上的交通很擁擠,坐車到白宮要多花10~15分鍾的時間。”
“也許是這樣,但是我們必須這樣做!”
馬西尼點點頭,“是的,先生。”說著走向艙門。
看著馬西尼中校疑惑不解的神情,布什解釋道:“約翰中校,隻有總統才能在南草坪上著陸。”布什堅持著這條原則:美國隻能有一個總統,副總統不是總統。布什認為:總統與副總統之間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相互尊重,是成就一個成功的副總統的最重要的條件。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就要自覺地嚴格約束自己,時刻將規則放在心中,以獲得更完滿的自由。相反,無視規則、對抗規則的人,常常受到規則的懲罰,到處碰壁,甚至要付出全部自由為代價。
沒有紀律便沒有一切
西點的紀律素養訓練主要是在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完成。西點認為,通過紀律素養訓練,可以迫使一個人學會在艱苦條件下怎樣工作與生活。
強化責任最直接的方式是強化紀律觀念,通過對紀律的認識、理解和遵守執行,加深對責任的領悟和明確。
西點的紀律素養訓練主要是在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完成。西點認為,通過紀律素養訓練,可以迫使一個人學會在艱苦條件下怎樣工作與生活。比如日常的著裝訓練,高年級學員管新生。一會兒下令集合站隊,一會兒又指令學員返回宿舍換製服(即白襯衣加上灰褲子),限定在5分鍾內返回原地並報告“做好檢查準備”。接著班長又一次下命令,換上學員灰製服。在整個過程中,必須無條件地完成指令,不得有任何借口。
這樣的訓練整整持續一年,紀律觀念由此深深地植根於每個人的大腦中。同時,與之而來的,是每個人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這是一些讓人受益終身的精神和品質。
偉大的巴頓將軍曾經說:“我們不可能等到2018年再開始訓練紀律性,因為德國人早就這樣做了。你必須做個聰明人:動作迅速、精神高漲、自覺遵守紀律,這樣才不至於在戰爭到來的前幾天為生死而憂心忡忡。你不該在思慮後去行動,而是應該盡可能地先行動,再思考——在戰爭後思考。隻有紀律才能使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愛國之心不至於白費。沒有紀律就沒有英雄,你會毫無意義地死去。有了紀律,你們才真正地不可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