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祭完祖宗,卓然拒絕了周家的邀請,讓保哥回家跟爹娘重聚,反而出人意料的在自己的遠方兄弟平喜家住下來了。
平喜並不富裕,除了自家的幾畝薄田,也租了卓然的幾畝水田,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平喜很淳樸,不太會說話,拿出來的都是家裏最好的,卓然雖然住的不是很舒服,但也很承情。
晚飯之後,卓然就與平喜長聊起來,問問村裏張家人的情況,今年的收成糧價,自己家地產的情況還有佃戶們有沒有困難的,還有官府的稅怎麼交的。
反正是平喜身邊能夠接觸的,卓然是問了個遍。平喜是個老實人,但是卓然的問題都是平喜平時接觸到的,看的到的,一下子就打開了話茬,兩人聊得很開心。
次日早上,卓然讓平喜把幾家老實本分又有困難的佃戶叫了過來,問問他們的困難,自己有什麼可以幫忙的。
佃戶們平時遇到的要麼是如狼似虎的官差,要麼是狐假虎威的管事,哪裏見過這麼和善,這麼接地氣的東家,都感動的不得了。
與這些佃戶的交談,卓然發現,這個時代的農村從早忙到晚也就是能混個溫飽。
如果家裏有點突發情況往往就需要背債,但是利滾利之後,隻能是賣地賣兒賣女,過一天是一天,這些困難的佃戶基本都是如此。
卓然出身農村,當年一個鄉鎮書記給總理上書農村真窮,農業真差,農民真苦,現在這些佃戶隻有更苦,沒有最苦。
但是卓然感動之下發現也不能改變什麼,他不可能改變地租,因為當地的基本地租是五成,張堡的四成已經是基於家鄉的照顧,再低就脫離了廣大地主階級的隊伍,會被討伐的。
最後保哥的出現讓卓然想了一個辦法,他從這幾家佃戶各挑選了一個半大小子,半大丫頭作為自己的家丁丫鬟。
這些孩子現在是能吃能睡不太能幹活,都是家裏的負擔,卓然帶走他們會減輕這些家庭不少的負擔。
而且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這些孩子都還小,可塑性強。
卓然可以好好教育他們,當做自己的心腹,這樣自己夢寐以求的人不就來了嗎?
帶著這些佃戶家庭的千恩萬謝,還有各種鄉間特產。
過來的兩個人,回去就變成九個人,七個半大小子丫頭穿著單薄的衣服,在父母的千叮嚀萬囑咐下,隨著卓然回鎮上住處。
卓然回到家,先是去看看栓子,這個孩子現在已經長開了,呀呀的說著千奇百怪的聲調跟卓然打招呼。
卓然也很開心,應聲著逗著小寶寶,栓子長開小口,開心的笑著,小妹杏兒在邊上看著,也跟著笑。
菱兒就不好過了,自家少爺打了招呼就帶著保哥回老家祭祖,自己也不好管。
現在一下自帶來三個小丫頭,四個半大小子,讓自己接手安排,怎麼接手怎麼安排呀,收還是不收。
隻好找了兩個大通鋪,讓孩子們分開男女先住下,等著張伯回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