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裏夫人有句名言:“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她不僅自己注意鍛煉身體,而且要求兩個女兒也堅持“嚴格的知識訓練和體格鍛煉”,以使孩子長大成才。她常帶孩子去遠足、遊泳、爬山。後來,她的兩個女兒都成了人才,大女兒還獲得了諾貝爾獎。這種智體相長的例子是很多的。
牛頓幼年體弱多病,以後從事務農和體育鍛煉,成為一代科學巨匠。法蘭西斯·培根在智體並重的教育熏陶下,後來成了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自1901年第一次頒發諾貝爾獎以來,獲獎的科學家裏就有不少體壇健將:米立根是網球運動員,康普頓熱愛球類運動;丹麥傑出的物理學家居裏斯·波耳,他年輕時是著名丹麥國家足球隊的守門員,那時即使是在比賽時,一旦對方攻勢減弱他就蹲在球門前從事物理演算,後來人們評價,居裏斯·波耳早期的足球成就可與後期物理成就相媲美。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使老人益壽延年;能讓中年人強身健體,擺脫繁重的工作、家務後的疲憊;運動同樣也讓青少年受益無窮。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規律運動或增加身體活動量不但可以提升體適能,也有助於整個人體的健康,還能增進人際互動與心理、情緒的改善。
然而,有些人肯定會說,“我很忙,沒有時間運動”或是“我不喜歡運動”諸如此類的話。如果不運動,就等於是在傷害自己。因為,我們失去了一種最簡單的能讓我們感覺快樂、平靜、不急躁的有效方法。也說明我們對自己不夠關心,無所謂讓自己患上本來可以避免的疾病。
我們都很熟悉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主人公阿甘有一個愛好,就是長跑。長跑成為他生活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他甚至不去想為什麼要跑,而是感到每天不跑步,就覺得缺了些什麼。於是,他長年累月地跑,在公路上跑,在大地原野上跑,他在跑步中體驗到生命的力量,他用跑步與自我、與時代、與世界對話。他從跑步中享受到樂趣,還帶動了大批的美國人追隨著他跑。
熱愛運動,享受運動,能讓我們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魅力,獲得快樂。
清晨,當我們迎著第一縷陽光奔跑在馬路上,我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耳旁伴著婉轉的鳥鳴,目睹城市從靜謐走向繁忙。於是,生命的活力、生活的美好會讓我們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一天的學習工作。
球場上,我們與夥伴們奔跑、跳躍、扣球、攔網,我們緊張無比、全神貫注地進行比賽,分享每一次得分的興奮,探討每一次失誤的原因。這時候,一種集體的榮譽感,一種拚搏的勁頭充盈身心,什麼憂愁、煩惱、矛盾、不快……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假期裏,我們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結伴去登山,懷著喜悅、新奇的心情行進在蜿蜒小道中,鳥語花香,大自然的美景讓我們流連忘返。而當我們登上數千米的巔峰,麵對重巒疊嶂、蒼茫大地時;或當我們采集到一種珍稀化石、觀察到一隻罕見蝴蝶時,那一刻我們將與同伴一起分享著人生的快樂與感動。
世界上許多成功者都有自己的休息和保持健康的運動方法,舊金山全美公司的董事長約翰·貝克每天堅持晨泳和晚泳,還經常抽空去滑雪、釣魚、越野走以及打網球;包登公司的總裁尤金·蘇利文養成習慣每天走過二十條街去他的辦公室;聯合化學公司董事長約翰·康諾爾偏愛原地慢跑,一直保持著標準體重。
總之,我們可以像他們一樣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通過一些低強度但又十分有效的形式使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銳的思維,這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幸福的發動機,是快樂的接收器,運動讓生命之樹常青。每天堅持做一點運動,對我們有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