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廟裏的道士(1 / 3)

“蘇道長在嗎?”

坐落於老廟山下的聖母廟山門外,康子山從汽車上跳下來,大聲喊道。

這是位於鞏縣仁裏小關區外的一座寺廟。

寺廟的曆史,已無從考究,反正從康子山的曾祖輩時,寺廟就已經存在。聽老輩人說,這聖母廟當年香火很旺盛。但是隨著連年的戰亂和災禍,昔年香火旺盛的聖母娘娘廟,現如今變得破敗不堪,早已沒落。

廟裏的僧人,不知去了何方。

不過大約在四年前,一個姓蘇的道士來到這裏,之後就定居在寺廟中。

道士花錢修整了寺廟,除了供奉原先的聖母娘娘外,又增加了三清神像。

他為人低調,偶爾出門去集市上買些東西,大部分時間都在廟裏。

他識文斷字,為人也很和善。

附近十裏八村的人找他幫忙寫信,他也從不推辭。逢年過節,他還會寫一些對聯送人。漸漸地,小關區的人也就默認了他的存在,把他視作小關人。

康子山,是康店人,早年從康店遷來小關。

他是鞏縣鼎鼎大名的康百萬家族的族人,但並非直係。康百萬,傳承至今已有十八代,在鞏縣很有影響力。‘康百萬’之名,源自老佛爺慈禧太後。據說當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老佛爺一路向西逃跑,路過鞏縣時,康家又是修橋又是鋪路,讓老佛爺非常歡喜,於是稱讚說:沒想到這鞏縣還有一個百萬富翁啊!於是乎,康家就有了康百萬之名。

東邊一個劉,西邊一個張,中間還有個康百萬!

康家富庶之名,可說是人盡皆知。可是,就是因為太有名了,以至於後來被各種盤剝,漸趨沒落。在之後,康家子弟逐漸離開康店,謀求其他的生路。康子山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隨家人離開,遷居到了小關。

“蘇道長,在不在?我是小康啊!”

老廟的山門,吱呀一聲打開,從裏麵走出了一個道人。

“子山,你喊個球,這裏是聖母廟,你就不能莊重點嗎?”

道士的年紀,大約在三十出頭,一身道裝,帶著一頂帽子,雙手攏在袖子裏。

他站在山門外,說著一口道地的河南話。

康子山笑道:“莊重個球啊……你說你這貨,好好的做啥出家人?你有那修老廟的錢,在區裏幹啥不好,躲在這荒郊野外的,你說你圖個啥?”

“有事?”

道士不接康子山的話,冷冷說道。

“哦,我剛才在鎮裏的電報局裏看見你一封電報,就順帶著給你送來。”

“電報?”

道士眉頭一蹙,眼中閃過一絲冷意。

他走下台階,從康子山手裏接過電報,掃了一眼之後,揣進兜裏轉身就走。

“對了,謝謝!”

“你客氣啥……”

蓬!

康子山話還沒有說完,道士已經關上了山門。

“老蘇,我日你個驢球,給你巴巴送電報,你就一句‘謝謝’?”

康子山愣了一下,旋即氣急敗壞罵道。

隻是,老廟山門緊閉,沒有絲毫的回應。

“少爺,你說你這是何必呢?明知道這牛鼻子不通人情,還總跑來被他懟。這下好了吧,連口水都不給喝……你說你吧,這又是圖個啥?”

“懂個屁,人家這叫氣派……給你說你也不懂。”

康子山的跟班顯然看不慣道士的做派,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依著他對康子山的了解,自家大少爺肯定是咽不下這口氣。可沒想到的時候,康子山看了他一眼,非但沒有找道士的麻煩,反而一句話把他懟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