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生態翻譯學視角(2 / 3)

在這句話裏有兩個關鍵點:第一個是在我“還年輕的時候”,譯文用了四字成語:“羽翼未豐”;第二個是“看到別人好的一麵”,譯文用了另一個四字成語“人性本善”。眾所周知,英語重語法,漢語重句法;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洪堡特認為,漢語的語法完全是靠句子的短小和簡單。[6]英語的語法是顯性的,漢語的句法是隱性的。英語一般句子較長,受形態組織規律的支撐,在翻譯成漢語時需要將長的複雜的句子拆分成短的簡單的句子,尤其是用四字短語。靳梅林(1995:258)認為“在譯文中正確使用成語可使譯文洗練流暢,觀點鮮明,修辭效果好” [7]。馮慶華(1995:132)認為四字成語“從內容上講,言簡意賅;從形式上講,整齊勻稱;從音韻上講,順口悅耳”[8]。因此,譯文是從漢語語言習慣和句法角度對原文進行了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轉換後的譯文讀來猶如漢語原文,地道自然,沒有雕飾的痕跡,是較為出色的字幕翻譯。

(二)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所謂‘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與闡釋”[5]。在翻譯實踐中,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要求譯者關注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差異,既不能從譯語文化觀點出發曲解原文,也不能對源語文化進行操控性的直譯。譯者在進行源語語言轉換時應關注適應該語言所屬的整個文化係統。

電影中尼克租住的房子,寒酸醜陋,是個農舍,與之毗鄰的蓋茨比住所奢麗豪華,是座城堡。原句是“I lived at west egg,in a forgotten groundskeepers cottage,squeezed among the mansions of the newly rich”,其譯文是:“我住在西卵區,暴發戶階層的高樓大廈之間,一間被遺忘的園丁小屋”。譯者將“新富裕起來的人”譯為“暴發戶”。電影另一處,黛西“she lived across the bay in old moneyed east egg”,字幕譯文是:“她居住在海灣對麵的舊富人區——東卵區”。在這兩句話中出現了“暴發戶”和“舊富人” 兩個詞語,第一個譯文基本準確,第二個值得商榷。第一個詞語“新富裕起來的人”朗文詞典給出的解釋是:“剛富裕起來或者突然暴富的人,與曆代殷實的人家對應”[9]1105。《新華字典》對“暴發戶”給出的解釋是:突然發財得勢的人家。兩者的解釋基本吻合,中國文化與英語文化實現了少有的對應。因此,譯者直接將譯文與原文進行了對等轉換,實現了所謂的功能對等和形式對等。這是從文化維做出的合理性轉換。第二個詞語“舊富人”《朗文詞典》的解釋是:“那些從長時間來家境一直富足家庭出身的人,一般社會地位較高”[9]1144。對於這個詞語漢語裏有沒有對應詞語呢?彼特·紐馬克認為,譯者應該對本族語有強烈的鑒別力和感覺。[10]其實,漢語裏有“貴族世家”一詞,也指曆代富裕的人家,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建議將“舊富人”替換為“貴族世家”。不管是“暴發戶”還是“貴族世家”都是從文化方麵對原文的轉換,實現了譯文與原文的忠實對等。

(三)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所謂‘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5]。在文化傳播過程中,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強調語言的交際功能,要求譯者除了能成功進行語言信息的轉換和文化內涵的傳遞之外,也應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並感知譯語讀者的接受程度,強調交際的順暢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