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走的路特別長,路麵有岩石、樹根等障礙,而死人是不會靈活地避開的,所以,死屍趕回以後,腳趾甲大都沒有了。
走得遠的,連腳趾都沒有了,露出白森森的骨頭。為了保留全屍,讓死屍各個零部件沒有嚴重損失,趕屍匠會隔三差五地為死屍更換新鞋,並在鞋尖上塞上厚厚的一層棉花,或裹上幾層新布。而那手,又是不同的結果。
有位女人告訴別人說,以前她當土匪的時候,有一個兄弟在黔東被人砍死了,就是請人趕回來的。回來的時候,頭發和指甲都長得老長老長,牙齒也長尖了,連她那幾個殺人不眨眼的兄弟都看得害怕。社會上流傳僵屍的攻擊力很強,大概與這些現象有關吧。
關於死人走路的神態,湘兩地區的“目連戲”可以給我們佐證。“目連戲”流傳於湘西沅陵、辰溪、漵浦、洪江、會同以及鄂西北和渝東南一帶,比“儺戲”還古老,是真正的戲劇“活化石”,已經正式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主要用於祭祀活動,同時也不泛娛樂功能。目連戲的內容是模仿一些生活場景,反映曆史傳說,其演出的本子和動作數百年來沒有什麼改變。在好幾曲目連戲裏,都有“鬼”的形象活動,而鬼的神態就是一蹦一跳的。
據說,這些鬼的裝扮就是從趕屍中得到的啟發。當地人說,屍體之所以能跳動行走,全靠額門上的黃紙畫符。這種符分為兩種,一種行符,一種止符,貼上行符,屍體就能行走,貼上止符,屍體就會停下來。
所以每到某個地方停下來,法師就立刻把他們額門上的行符除下來換上止符,屍體便停止下來,一動不動地麵壁而立,否則他們會自己跳出來。當天黑後要上路時,又將止符換成行符,這樣,屍體又可以行走了。
不管怎麼躲避,夜裏趕屍上路,免不了還是會碰到路人。一般情況下路人聽到鑼聲便急忙就近躲進農戶的房子裏。如果是無處可躲的山上,就匆忙找條岔路或者在哪棵古樹背後躲開;如果就近有土地廟或其他廟宇,不論大小,更是可以躲避的。
俗話說:人老成精,樹老成神。千年古樹,沐浴了上千年的天地靈氣便修練成正果,成為一方之神,可庇佑一方平安。
在湘西南,就有遇到孩子生病難養等事時,孩子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便寫上一紙紅簽,帶上香燭牙盤找一棵古樹,將孩子過寄給古樹做兒孫,保佑他長命百歲易養成人。因為有土地、樹神或其他菩薩的保佑,屍體不敢胡來,生人就不會被驚嚇。
實在躲不開的,就放肆吆喝,趕屍匠就會命令屍體麵朝內站著,讓路人速速通過。法術高的趕屍匠人,若遇到對麵有人來,就會把屍體變成牛、羊、豬、馬等大型家畜,讓行路人過後再恢複本來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