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通往精英之路的職場處世(4)(2 / 2)

2.有所怒、有所不怒

一個成功的“職場刺蝟”與“辦公室怨婦”的最大不同在於,“怨婦”們不分大小一概抱怨,而“刺蝟”們則會精心地挑選批評的問題和對象:首先,隻對重要問題開火,如果關係到工作成果,即便背水,也要一戰,如果隻是不滿公司的飲用水牌子,那還是省省力氣;其次,絕不使用任何針對個人的言辭,對於團隊不和,“這樣會影響工作效率”比“他脾氣不好、性格暴躁”要有力且讓人易於接受。

3.掌握證據、抓住時機

充足的證據能夠使你的批評更具力度、更有針對性,也能夠使問題得到更有效的解決。對於辦事不力的部門或者同事,1000個形容他懶惰和低效率的形容詞,也比不上一句“他的行為使我們的工作進程比原計劃晚了5天”更能引起重視。當然,前提是你的證據必須真實可靠,誇大其詞和捏造證據都是惡劣的行為。另外,找對時機也很重要,關於工作的任何意見,都應該在全體同事麵前公開提出,不但能夠獲得更多的重視,也免於“打小報告”的惡名。

職場中的你,適時地做一回“刺蝟”,未必不是好事,這不但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更能時時提醒大家,每個人都需要為營造一份良好的工作環境而盡力,在“刺蝟”的盔甲之下,是我們對於更和睦、更親密和更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環境的渴望。

《潛伏》裏的職場為人處世

諜戰劇《潛伏》播出後,收視率不僅全線飄紅,更是好評如潮。

除了精彩的諜戰劇情外,它的另一妙筆就是將辦公室政治刻畫得入木三分。如果拿掉曆史背景,國民黨軍統天津站就是個典型的職場縮影:站長吳敬中老謀深算,空出副站長的職位坐山觀虎鬥。而餘則成巧妙地處理與上司吳敬中、同事馬奎、陸橋山和李涯的複雜關係。盡管劇中的官場和現代職場不同,但不少白領將其當成職場教科書,津津樂道。有觀眾說:“看了《潛伏》後,千萬別學馬奎好大喜功,別學李涯暗使黑招,別學陸橋山不擇手段,要學餘則成不懼困難,學餘則成不打小報告。”

俗話說:“人在江湖漂,誰能不挨刀。”行走職場除了要靠膽識、能力過人,還得防止被“暗箭”射傷。讓我們通過《潛伏》中的人物來作為一個精英該如何為人處世。

場禁忌A鋒芒畢露

代表人物:李涯

他是餘則成最大的敵人,聰明機智,但鋒芒畢露,每每比餘則成棋差一著。

案例:接替馬奎出任行動隊隊長的李涯原本潛伏在延安,是代號“佛龕”的國民黨特務。他愚忠愚孝,與餘則成鬥智鬥勇,同時他還與陸橋山明爭暗鬥。可惜,他的信仰錯了,所以人生也就錯了。

分析:在職場中,能力強是最好的晉升保證。但是能力要用在對工作目標的完成上,而不是用來給別人找茬,處處與同事鬥法。

職場禁忌B不善思考

代表人物:馬奎

他有匹夫之勇卻野心很大,是自取滅亡的倒黴蛋。

案例:人高馬大的馬奎一亮相就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他懷疑餘則成的身份卻頭腦簡單。他發現站長吳敬中跟漢奸穆連成秘密接觸,中飽私囊,而中共軍調代表鄧銘又是穆連成的同學。因此私下調查站長是否受賄以及通共,最終中了餘則成和左藍設下的反間計,也失去了自己陣營的信任。

分析:想扳倒自己的頂頭上司而上位,相信是哪個上司也不能容忍的。對上級和同事處處懷疑,失去朋友也失去了後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