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通往精英之路的白領創業(5)(1 / 2)

八、病名:消化不良症

病征:每一項生意前景都很好,但現在沒有一樣做好的。

療法:壯士斷臂,集中一點求突破。

九、病名:憂鬱症

病征:憂心忡忡,茶飯不思,不知明天會如何。

療法:與其憂心明天,不如研究明天,一點一滴完善今天,船到橋頭自然直。

十、病名:政治症

病征:思考問題和看問題從政治家角度出發,言行如政府官員或黨派領袖,牟其中是傑出代表,動不動就到了造福全人類的層次。

療法:經常問問自己賺了多少,是如何賺的,能不能賺得更多更長遠,在商言商,以利益為中心,學會做企業人。

職場精英創業的八根軟肋

經驗成熟、機會刺激、逃避壓力、追求自由、回家團聚、改善財務和實現自我等多種因素促成了越來越多的職場精英投入創業大軍。創業場不是職場,由於“精英”這個稱謂等級較高,職場精英創業過程中的軟肋就十分明顯,至少看到軟肋八根。

一、高估能力

精英在職場都創造了不凡業績,贏得了欣賞和掌聲;精英成功於公司提供的平台,這個平台所需要的資源如同僚合作、資金供給、辦公環境等等一應俱全。所以,位置上的成功就會助長盲目他的自信和對自己實際能力的高估。

創業不是守業,很多精英人物都是在企業和平時代進入企業的,企業初創期怎麼熬過來的,根本就沒沾過邊。

二、高估人緣

職場精英成長於某個行業和某個公司,日久天長,肯定累積不少人脈資源如供應商、經銷商、融資商、媒體、員工等等。圈子中的口碑和感召力也是部分精英創業信心的來源之一。

創業是從頭幹,沒有業務利益點把人脈資源聯係起來,即使大家願意幫你也望洋興歎,你的產品和服務是它要的麼?你的工資能養活想追隨你的人麼?他們真會像原來一樣給你墊貨、賒款?你的實力是你原來企業的實力嗎?顯然不是。

原來的人緣不一定是現在的財源。

三、高估資金

創業投入的錢叫資本,你不是資本家,你的資金來源於辛苦攢下來的錢——薪水、獎金、分紅或者有限的籌措,一步不慎、入不敷出時,從哪裏來錢呢?

再高的年薪也叫收入不是資本。

四、積習難改

創業一旦開始,真金白銀的算盤就得自己精打細算。

可是原來大公司大平台的習慣難改:出門打的、住宿帶星級,差旅方麵都算小事,關鍵是投入習慣:寫字樓沒200平米,太掉架子;廣告費每月不投20萬,市場不夠規模;產品不堆滿倉庫,不夠氣量……

原來平台上形成的積習難改,創業之初會像你原來在公司一樣的風光嗎?

五、眼高手低

原來手握千萬雄兵,部門組織齊全,買份雜誌也有秘書和助手下樓,公司給你的身份就不是跑小腿的。

創業一旦開始,跑小腿、下手的事就要親自做了。

可是不習慣,想得很遠很大,小事一概煩惱:每天陪人吃飯、跑客戶、談產品、做企劃,都要親自幹,你手下或者旁邊沒有那麼多職能部門和你協同了。

六、決斷力差

這是最不易讓職場精英悟到的通病——原先我身居要職,每天簽字部署,不可能不會決斷。

你在公司平台上時,每個預算和計劃都要經過批準,每個創意和想法都要經過論證,你從來就是有限的決策權,所以就形成了有限的決策力。

創業了,大小是個老板,是自己一個人的事,但是總想找人商量商量。好像沒人點頭或者舉手,這個事不能搞或者搞不好,決斷力的問題出現了。

七、自戴鐐銬

終於創業了,我得好好從頭做好,把原來的製度和規則翻出來,一條條對照建立並嚴格執行。

製度和規則都是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出現和形成的,不是說經驗沒用,關鍵是在大平台采用規則和條款的工作習慣已經遏製了自己、員工的創造性和發揮性。這些東西無疑是個鐐銬,鎖人的;花錢縮手縮腳可以,衝鋒陷陣就不能帶著鐐銬了。

八、堅持力差

這大概是職場精英創業最大的軟肋,為什麼?您是精英麼!

創業總有不如意時,總有人言可畏時。

遙想當初,下屬簇擁、客戶謙卑、天南海北、花錢簽單多瀟灑。看如今,汗流浹背、馬去人稀、寂寞如蟻,雖有進項,風光有限不妖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