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難設想,離開了互聯網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怎樣。雖然互聯網的應用也就是10來年的時間,但它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維方式都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了。很多人為了了解信息,可以直接去新聞網站、娛樂網站;學習查資料也不用總去圖書館了,“百度”一下收獲就很大;嫌逛商場人多,可以去網上商城,價廉物美還送貨上門;什麼水電費、電話費、煤氣費,以前繳費要排隊,現在鼠標一點就輕鬆搞定;親朋好友就算遠在大洋彼岸,也不用擔心高額電話費,QQ、MSN隨時聊天,還可以視頻;寫寫博客、上傳自己錄製的音頻、視頻,沒準哪天還真能一舉成名……互聯網讓我們的生活更快捷方便,讓我們的一些夢想更容易實現。互聯網更是青少年暢遊的理想樂園。
2.網絡天空怎樣遊
任何新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在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往往會帶來麻煩。就像核技術的發明,既開創了一個能源利用的新領域,也使人類陷入從未有過的巨大危險之中。互聯網讓我們看到的並不僅僅是笑臉,它更像是一柄雙刃劍,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捷與舒適的同時,也隱藏著各種各樣的無奈甚至陷阱,主要表現以下方麵:
一是網絡不文明行為令人生厭。隻要是經常上網的人,幾乎都會遭遇如垃圾郵件、強製彈出廣告等網絡不文明行為的侵擾。這些騷擾行為看似小打小鬧,但實際上給我們帶來的損失並不少。據統計,垃圾郵件給我國國民經濟每年造成的損失高達60.69億元人民幣。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有的人在網絡上傳播謠言,散布虛假信息,混淆視聽;有的人在網絡聊天室相互謾罵,使網絡風氣變得低俗;還有的人製作、傳播網絡病毒,盜用他人網絡賬號,傳播他人隱私,讓廣大網民深惡痛絕。
二是黃色淫穢信息令人擔憂。黃色網站大量傳播淫穢色情內容,以極其不健康的手段汙染著網絡空間。目前互聯網上色情網頁已經超過3.8億個。這些網絡色情對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尤為嚴重,一些青少年因受到網絡色情內容的影響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是網絡欺詐等犯罪行為令人氣憤。在網上銀行、網上購物、網上交易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欺詐行為也日益增多。比如,近來網上頻頻出現一些假網站,它們假冒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服務機構的正規網站,通過騙取用戶賬號密碼而牟利,這種詐騙網站被稱為“釣魚”網站。網絡詐騙呈現出案發數量與涉案金額大幅增長的趨勢。
四是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對網民們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他們利用互聯網,無中生有,以偏概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集中攻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攻擊我國的新聞製度、司法製度,妄圖搞亂我們的社會,破壞我國的穩定。
互聯網開放的特性,不可避免地導致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我們既要看到互聯網發展的巨大潛力,充分利用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同時,也要高度重視網絡帶來的負麵影響,采取有力措施,淨化“網絡天空”。既要看到它可以用來傳播先進的文化和觀念,也可以被利用來散布種種文化垃圾;既為人們思想觀念的豐富發展提供了新的廣闊天地,又為許多負麵信息的傳播打開了方便之門。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多次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網民的年齡結構主要集中在35歲以下,而其中又以24歲以下的青少年為主。他們正處在思想活躍且極易受到外界影響的成長階段,互聯網所提供的全新的信息獲取方式,海量信息和新奇繽紛的內容,對他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也容易對他們的思想觀念產生影響,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消極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充分肯定互聯網對人類文明發展的積極意義的同時,也要看到它所帶來的負麵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