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網絡心理誘惑(2)(1 / 3)

播客在中國雖然是新事物,但發展速度很快。據國內第一家視頻分享網站土豆網的負責人陳偉介紹,他們的網站在2005年4月5日成立時,國內的視頻分享網鳳毛麟角。但到了2006年,國內播客網站已經增加到200家,用戶達到了上千萬。他們的網站每天的視頻上傳量達到一萬個。播客天下、中國播客網及博客中國·動聽播客等是目前在國內較有影響的播客網站。新浪網也在2006年進軍播客,推出播客頻道不久,視頻內容的上傳量躍居視頻網之首。截至2007年9月14日18時,新浪博客點擊量超過1億的已有2位,超過5000萬的有5位,超過100萬的博客高達908位。這些播客廣泛分布於文化界、娛樂界、IT界、體育界等各行業,每天吸引著上千萬網友閱聽,成為中國播客的一大盛景。

播客一舉成名是互聯網發展的一種趨勢。與以文字及圖片為主的博客相比,播客是一種占用服務器和寬帶資源較大的網絡服務。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條件日益改善,這就為互聯網用戶消費視頻提供了可能。播客提供了與博客所不同的一些“滿足”。尋求口語表達或影像表達的樂趣,是播客獲得的主要“滿足”之一。目前,這種“說”的權利是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機構專有的。播客的出現為人們行使這樣的權利搭建了一種平台,使這種訴求有了表達的載體。而從觀賞的角度看,視頻、音頻也更符合多媒體時代人們的觀賞習慣。

二、青少年的虛擬生存與逃避心理

1.虛擬網絡空間我自遊

人類一直生活在可視、可見、可觸、可摸的現實世界中,並形成了一整套習慣化了的生活方式。當我們的生活正在迅速地被互聯網覆蓋的時候,當我們沉浸於將人類的多種傳播形式彙集到互聯網上的時候,我們發現,這裏的確是一個全新的、消滅了傳統時空界限的、遠離現實的迷人空間。

“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是一句流行於網民中的口頭禪,反映了互聯網的特點:虛擬性。蘿卜、白菜、二狗蛋,隨便起個名字就登錄了互聯網,在這個虛擬的環境裏,你可以不需要知道對方是誰,也沒有必要讓別人知道你是誰。這是一個無形的虛擬空間,它以知識、消息、聲音、圖像、文字等作為自己的形式,每一個網民就是這個虛擬世界中的一員,通過互聯網無處不在的終端、觸手、鍵盤、鼠標互相聯係、溝通。隨著三維動畫、網絡聊天機器人的出現及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完善,虛擬網絡空間裏越來越呈現出逼真的現實環境,形成一個全新的時空——虛擬現實環境。

網絡給人們帶來的虛擬空間具有不同於物理實在空間的諸多特征。在這裏,向往自由、渴望抒發天性的青少年,不再感到習以為常的上下、左右、前後的方位概念,沒有了家長、教師等的教導和限製,也沒有了想說不敢說的心理壓抑,潛在欲望得以表達。唯一實在的是這一空間的物理外科——計算機、輔助工具、網線等,網址、遊戲、鍵盤、鼠標唯我是從,而通過一些軟件和工具展現的內容完全處於虛擬空間中。不管你是誰,在虛擬網絡空間,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在網上,青少年可以學習、遊戲、交友、發布信息、聊天、看影視劇、討論時事等;在某些虛擬社區裏,他們可以植樹、領養寵物、嚐試角色扮演的遊戲等。虛擬商店、虛擬學校、虛擬實驗室、虛擬戰場……雨後春筍般湧現,虛擬世界可以說是無奇不有,無所不有了。

2.青少年社會生存與逃避心理

自由、快樂、遊戲、幻想是青少年天性中的一部分。虛擬空間是青少年向往的,可以滿足他們的諸多需要,而應試教育的壓力,至今還是他們沒有辦法擺脫的一種沉重負擔。是的,在劇烈的競爭時代,人人需要付出努力,隻要我們留心觀察,我們會發現青少年太累了,也太苦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增高,作業日益增多,近視的度數也越來越高,但是目標卻好像越來越難實現。當在現實中的壓抑沒有辦法得到排解、宣泄時,網絡成了他們最善解人意的好朋友,用網絡來逃避現實,用網絡來麻醉自己,這是許多青少年沉溺網絡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虛擬世界對應的是現實世界,這兩個世界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從後現代的研究視角出發,用後現代話語表述,則虛擬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反叛、解構,它摧毀界限,遠離現實,體現著一種對立;但二者又統一於一個統一體,即人類社會之中。雖然虛擬社會對現實社會的較量已經開始,但是,“虛擬社會裏發生的問題還得跑到現實社會裏來解決”。這是一種辯證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