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網絡的成癮特質:網絡的“去抑製性”,網絡能滿足人們交往、歸屬和尊重等基本需要;
(4)網絡成癮的主要成因及相關研究:成癮者個人自身素質、外部環境、互聯網自身的成癮特質,使用時間與網絡成癮,人格特質與網絡成癮,性別與網絡成癮,網絡態度及行為與網絡成癮等。
2.網絡成癮的本質特征
(1)網絡成癮是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而出現的一種心理障礙,許多國家都陸續出現了這一問題並呈現日趨嚴重的趨勢。目前在我國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青少年網絡使用問題,網絡成癮成為影響我國人民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調查發現青少年喜歡互聯網,而玩網絡遊戲是其主要目的之一。青少年是數字時代的主人,學習掌握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是時代對他們的要求。而計算機和互聯網與其他形式的信息載體一樣,在給青少年帶來巨大益處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危害。計算機技術用於教學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學習效果、促進創造力的培養,但同時由於青少年沉迷於電腦遊戲、網絡聊天、聯網遊戲,也會造成學業荒廢、人際關係緊張、逃學、賭博、非法獲取錢物等不良後果。
網絡成癮是青少年心身發育過程中心理補償的突出表現,是我國當前教育體製下青少年心身發育需求不能滿足的病理性補償行為,是青少年在信息時代的單一選擇性心理行為偏差。
現在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網絡成癮是一種過度使用互聯網所導致的心理疾病,是現代社會中迅速增長的心理問題之一。它出現時間短,但增長速度和影響程度卻不容忽視。尤其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受到網絡成癮的困擾,它已成為一種嚴重影響青少年發育與成長的心理行為障礙。心理醫學專家對“網絡成癮症”患者的描述是:對網絡操作出現時空感的失控,而且隨著樂趣的增強,欲罷不能。青少年患上網絡成癮症後,開始時隻是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衝浪,以後發展成為軀體依賴。在軀體生理方麵,醫學專家認為,網絡成癮症可造成人體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緊張性頭疼,情緒焦慮、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甚至可導致死亡。同時,由於眼睛長時間注視電腦屏幕,視網膜上感光物質視紅質消耗過多,若未能補充其合成維生素A和相關蛋白質,就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適應能力降低等,嚴重者還會出現身心障礙,如躁鬱症、強迫性神經症、精神分裂症等。
國際上把網絡成癮稱作“互聯網成癮綜合征”。目前,醫學與心理學研究證明,網絡成癮不隻是一種心理疾病,準確地說是一種內分泌紊亂的精神性疾病。
(2)網絡成癮的分類。網絡成癮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含了大量的行為問題和衝突控製問題。概括起來,網絡成癮可以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單純性”網絡成癮:此類成癮者沉迷於網絡,以玩各種遊戲、聊天及觀看綜合性節目為主的一種類型。
情感性網絡成癮:此類成癮者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交友和兩性的情感關係中,把在線的朋友看得比家庭的成員更為重要。
網絡遊戲成癮症:此類成癮者將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花費在網絡遊戲等活動中,導致家庭不和、財力喪失。
信息性網絡成癮症:此類成癮者花費大量時間在搜索和收集與自己工作、學習無關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學習效率的下降。
程序性網絡成癮症:此類成癮者往往自認為能成為一流的遊戲和計算機程序設計者,而不能自拔,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
強迫行為性網絡成癮:此類成癮者不可自控地參加網上賭博、網上購物及拍賣等商業活動。
3.網絡成癮的標準
美國心理學家楊格提出了診斷網絡成癮的10條標準:
(1)下網後總念念不忘網絡上的事情;
(2)總認為上網時間太少而不滿足;
(3)無法控製用網時間;
(4)一旦減少上網時間就會焦躁不安;
(5)一上網所有煩惱就會消失;
(6)認為上網比上學、做功課更重要;
(7)為上網寧願失去重要交往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