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隻有一次,死去的不能再複活,因此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未知的秘密。公元前431年,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曾寫出一部傑出的悲劇《俄狄浦斯王》。他在劇中穿插進了一個著名的神話故事——司芬克斯之謎。
傳說在很久以前,在底比斯有個人麵獅身的怪物,叫司芬克斯,它向所有過路人提出一個謎,凡猜不中謎底者都要被它吃掉。許多底比斯人就這樣死於非命。一天,英雄俄狄浦斯路過此地,猜中了這謎的謎底,致使司芬克斯羞憤而死。
司芬克斯之謎的謎麵是:什麼東西先用四條腿走路,後用兩條腿走路,最後用三條腿走路?其謎底正如俄狄浦斯所猜中的,是“人”。
從“司芬克斯之謎”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其中暗含的至高智慧——人生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一個過程,一個從爬著走路到站著走路,再到拄著拐杖走路的過程,一個不斷走向衰老、走向死亡的過程。死亡不是遊離於人生之外的東西,而是內在於生命之中的東西。
從人類曆史上看,死亡不僅是一個我們不能不猜的謎,無論我們猜或不猜都會失去生命,而且又是一個永遠讓人猜不透的謎,一個永遠擺在人的麵前、至死都困擾著人的頭腦的謎。隻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得不停地把它猜下去,卻又永遠猜不透答案。
美國精神病學界泰鬥阿道夫·梅爾在一個世紀前就告訴我們:“不要去撓那些還不癢的地方。”許多人認為,既然死亡是不可了解的事物,那麼當它還沒到來的時候就讓它待在那裏,不要去驚動它,我們保持沉默就行了,我們為什麼要跟生命中最恐怖卻無法改變的黑暗麵較勁?也就是說,如果說直麵死亡就像打開厄運重重的潘多拉的盒子,我們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刻將麵臨的災難是什麼,我們永遠不不知道死亡何時降臨,那麼就讓死亡成為一個永遠無需揭開謎底的謎好了。
然而,死亡真的會讓我們如願嗎?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到死亡的威脅,它始終跟隨著我們,深深潛藏在無意識深處,悄無聲息地敲打著我們的內心,對死亡的恐懼正是我們經受諸多困擾、壓力和內心衝突的源泉。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認為人類之所以痛苦,根源就在於我們對死亡無所不在的恐懼。他說,麵對不可避免的死亡,恐懼剝奪了生命的歡愉,所有的快樂都被攪亂了。這種對死亡的恐懼伴隨著整個人生,因此,大多數人都堅信死亡是件壞事。
但他們是否想過:如果他們已經死了,已經不存在了,對他們來說怎麼還會有壞事呢?對於不存在的東西怎麼會是壞事呢?當他們還能感覺到死亡的威脅的那一刻,說明他們還活著,死亡並未到來。即使死亡奪走了他們的生命,那麼他們已經死去了,沒有了知覺,還能感覺到死亡的恐怖嗎?不能。那麼為什麼要懼怕死亡?他們是害怕死亡的事實,還是害怕死亡的觀念?
實際上,我們害怕的是“死”這個字、這個觀念,我們從來就不了解事實,沒有和事實直接的接觸。生和死都隻是一種語言上的概念,它們並不是真實的。如果我們了解了死亡,我們就不會再無端地恐懼,不會再做無謂的掙紮,隻是靜靜地覺知死亡的氣息就足夠了。
當我們明白了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它就像出生、成長那樣自然而然,我們就能在死亡降臨時,以一顆平靜的心去接待它,就像蘇格拉底在麵對死亡時,並不哀傷,反而高興,因為他很高興心靈終於從肉體中抽離,這樣他就可以去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