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二人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十分美滿,還生了一兒一女。但是他們的婚事被天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就派天神把織女捉回天廷問罪。牛郎帶著兒女追趕,到了銀河才發現,這條河已被搬到天山,天帝分界,仙凡異路,從此牛郎與織女被銀河隔開了。牛郎隻好帶著孩子們在人間生活了。
有一天,老牛又說話了,出了一個好主意。老牛說:“我快死了,我死後你把我的皮剝下來,穿在身上,能夠上天,與織女相見。”說畢,老牛死了,牛郎就按老牛的辦法做了,披著牛皮,挑著孩子,上了天界尋妻。正當牛郎與織女要相見時,被王母娘娘發現了,她拔下頭上的金簪,沿著銀河一畫,清澈的銀河一下子變成了波濤翻滾的天河,從而又使牛郎與織女隔河相望。
牛郎並沒有灰心,為了堅貞的愛情,為了孩子尋找母愛,牛郎以木瓢舀天河之水,牛郎舀累了,由子女舀,子女舀累了,再由牛郎舀,就這樣一日複一日,一年複一年,一直在舀天河的水。他們的行動,感動了天帝和王母娘娘,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相會。《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為了相會,由鵲雀搭橋,二人在鵲橋上相見。《風俗記》:“七夕織女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夕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西京雜記》:“織女渡河,使鵲為橋,故是日人間無鵲。至八日,則鵲尾皆禿。”織女在鵲橋上看見牛郎時,免不了傾吐衷情,甚至流淚,傳說七夕節下的細雨,就是織女的眼淚,民間一看見下雨就說:“織女姐姐又哭了。”道光《綦江縣誌?歲時》:“七月七日,俗稱牛女相會,如女式陳瓜果乞巧。遇雨,謂之‘灑淚雨’。”
從此,牛郎也住在了天上,但是與織女不能相聚,因為天河相隔。秋天夜空明朗,在銀河兩邊有兩顆大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與牛郎星成直線的兩顆小星,就是牛郎的兒女。稍遠的地方有四顆小星,是織女投給牛郎的四個梭子。在織女星附近有三顆小星,呈等腰三角形,是牛郎投給織女的牛拐子。據說牛郎把情書拴在牛拐子上,織女把情書拴在梭子上,互相傳遞信息,溝通愛情。
在這裏,人們把牛郎、織女的故事與天上星座聯係起來。《太平禦覽》卷六引《大象列星圖》:“河鼓三星在牽牛北,主軍鼓,蓋天子三將軍也。中央大將軍也,其南左星左將軍也,其北右星右將軍也;所以備關梁而拒難也。昔傳牽牛織女七月七日相見者,則此是也。故,《爾雅》雲‘河鼓謂之牽牛’。又古歌曰:‘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其黃姑者,即河鼓也,為吳音訛而然。今之言者謂是列舍牽牛而會織女,故為此分析,令知斷其疑也!”另外,在各地民間年畫、剪紙中經常會出現有關七夕節和牛郎織女的故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