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 / 3)

第十七章

(以上原載1935年3月5日《人間世》第23期)

複周啟明

大劄到,兄整理古文舊譯,弟則頗思讀佛經,欲稍稍習其筆法,為翻譯古印度聲明書之備,或者開倒車程度,更勝硯兄一籌耳。聞疑古亦頗開倒車,但不肯向弟明說此是見老者而挺胸突肚之故智,其中自有玄妙天機,不宜戳破紙糊老虎也。辛未翰林未之前聞,不知又搗什麼鬼,兄真是頑皮老孩子也。談天抬杠,甚樂為之,或到孔德或到苦雨齋,當惟命,惟如今日大風,敢告不敏。

今日刻此小印解悶,若笑歪嘴巴,恕不負責。

廠甸無所得,隻張庵《百花箋譜》二冊頗可人意,但骨董先生決不視為珍品也。

複周啟明

吾鄉諺語雲,癡漢等婆娘,婆娘勒浪乘風涼。此可為昨日之事道,惜以婆娘奉屈,未免小小對不起耳。弟集舊作,擬隻收數年來論學之文,關於語言 文字音律者居十之九,雜文一概不錄,故《靈霞館筆記》亦隻得暫擱,或將來另輯雜文,自在必收之列。今次之書,頗想大板精印,又想以略昂之價,將板權出賣,庶可買幾個窩窩頭吃,但書店掌櫃多已富而胖(衣萍語),正不知有人要買否耳。七嬉中隻洗炭橋一篇極佳,其餘均是詩鍾之類,不值得重印;翻譯聲明書,隻可稍參古人譯經筆法,於是見原本之莊嚴美妙,若要學到十分,則誠如兄言,看者不便,轉失譯書之旨。過年來隻寫過音律尺算法二十紙,又昨夜及今日略翻梵文字書,此勉強可算作自己受用之事,其餘全是糊塗過去,不是替他人修改無聊稿子,便是為瑣事打擾,如此過去,即便活到三百歲,恐亦隻是一個大草包耳。

複魏天行

手示敬承,初意暑假可以相見,今知下月即來,喜極喜極。利瑪竇羅馬字,大半根據拉丁語讀法,而意語與拉丁語初不相遠,吾兄想像,可謂十得八九也。此書複亦有略加研究之意,以問題較小,又無工夫,故擱置之,今有兄動手,複即索性貪懶,兄用功甚細密,複可深信,如有見解不到處,複在旁作顧問可也。《國語運動史略》檢寄一部,希為代贈小倉博士。《四聲實驗錄》複處隻有一本,上海存書尚有千本以外,以書賈糊塗,去信往往不複,遂成為難得之珍品,當徐徐圖之。苔紋卷箋如有較此紙高一寸半寸者,希代購五卷攜歸,價麵繳,紙質求其細致者,不必過厚。《熱河記》不必急急,總須求得精好寫本,不論到手之遲速也。此外如有他種筆記,涉及吾國風土俗尚者,亦望隨時留意,兄欲彙刻此等小說為一叢書,甚感甚感。但卷帙既繁,當此四海困窮之際,恐一時不易辦理耳。何日治裝,此次歸來,自有賞心樂事,想無煩朋輩速駕也。

複周啟明

承拓示大順錢,與新郵票合觀,頗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妙,然尖刻至此,至少當打一百大板也。年初已有友人欲買鬆雪千文,曾為電問養庵,未能辦到,此時似可不必再問,無可為力,萬祈垂諒。

與鄭穎孫

昨日大作惡客,奉擾竟日,不安之至。壁頭於髯詩暇希錄示,此公早年所刻《半哭半笑樓集》已為清吏劈板,近作又未見刻本,偶得一章兩章,頗有鳳毛麟角之歎。布魯木衣紙仍希代購一打,別兩種紙如昨日所說。

與周啟明

有友人作《俞曲園年譜》,凡二十餘萬言,頗費心血,弟為之正疵謬,弟自問此事不宜假充內行,惟有懇兄轉介於平伯兄,倘得允諾,當將稿送去,如平伯願為作一小序,或為增益材料,作者必九頓首謝也。

歸來尚未得晤談機會,甚悶悶。

與張天方

夏間見老友張天方所造形體檢字法,及按法編成之字典,頗欲寫數行字,稱述其多年探索之功,忙病交侵,至今未辦。其法甚便檢翻,婦孺可解,較舊部首法及近人一切造作都善,雖未必絕後,要已空前。惜天方不是大書店掌櫃,手中無鼓吹宣傳之具,又無達官貴人獎借而揄揚之,恐終不免沒入故紙堆中去耳。十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劉複書於北平。

與二弟

今晚童禧文借我家請客,客即我家大小及弟與泰然,今為代約,望於六時左右到。此公是古老先生,弟不到,必不歡。

與馬叔平

尊像造就,奉呈一粲,此雖西洋乞兒之技,頗冀能將吾兄神韻,寫出一二,若求之於形似之間,固失之遠矣。書此即祝叔平四兄“額角頭上亮悵悵”,一如畫中所示。

(以上原載1935年3月25日《人間世》第24期)藏書題識(二十三則)

《洛陽伽藍記》

前門外糧食店花漢衝,昔以賣好粉黛著名,於世今乃改賣洋貨,如花露水雪花膏之類,亦足令人小歡。但尚存舊時帖頭燕支數百,畫師輩多樂用之,謂較琉璃廠燕支膏為勝。昨過其地,買兩帖試用,果其色古豔獨絕,用校香奩詞曲及小品文字,風趣當遠在乾隆朱之上。同日又在文雅堂見此小本《洛陽伽藍記》,雖刻校不精,以其少見,亦便買之,且即以燕支寫記此事。民國十九年四月四日半農識。

《顏氏家訓》

十六年夏,取盧程兩刻本與此本校訂異同。盧本即乾隆末鄉先輩趙敬夫先生曦明所注,刻入盧氏《抱經堂叢書》。程本即趙氏所謂俗本之一,明成化間建寧府同知績溪程伯祥刻,萬曆間翰林院博士顏嗣慎複刊。據顏氏自序,之推為複聖三十五代孫,嗣慎則其六十四代嫡孫雲。十七年一月十六日半農識。

《開元天寶遺事》

開天遺事二卷,文章婉妙,淡得中,雖所記未必盡真,要其風致品流,依稀可見。此冊以顏氏文房小說本為主,別取勘於活字翻宋本,用朱筆誌其異同。蓋刻書之精慎者,兩本優劣互見,茲為舍短取長,點乙一過,其存兩可則並存之。又或兩本相同而文義仍格,亦隻得聽之。十六年一月十九日半農點畢記。

《李師師外傳》

寥寥十二頁耳,而書賈索三金,而卒以二金買之。十九年二月一日自廠甸歸來後半農記。

今年廠甸書攤大不如前,不知明年又冷落至何等也。

十九年二月二日夜讀此一過,時冷風又起,窗紙拍然。

《奴》

原名《香案集》,不知此名典雅,故為更易。鬆筠閣夥計張持來求售,以三元買之。後有編排電影,欲求清代奴才趨走實況者,當取證於此書。二十年二月二日曲庵。

《士那補釋》

二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得此冊於宣內小市。鼻煙產自西洋,西人描寫煙品之文餘雖未見,要未能玄妙如此,豈遷地益良耶?半農。

餘幼時嚐見以抹鼻煙為時髦者,今則以古朽目之矣。時移世變,其速如此,然布帛菽粟之用萬古不變。十三日再記。

《弧角三術》

羅振玉《五十日夢痕錄》稱,劉鐵雲精通算學。鐵雲所著以《藏龜》及《老殘遊記》二書見稱於世,算學不多見。今得此冊,可證羅說之不謬。

《鐵雲藏龜》印工甚劣,寥寥數冊價已漲至四十元,無力購置,每用慨歎。即此冊亦以一元易得,恐五十年後不知更增幾倍也。民國十九年四月六日半農識。

《天元勾股細草》

得《弧三角術》後之十日,又得此冊。半農。

《等韻詳解》

書中既無詳解,更無考證,亦無眉詮,隻是抄錄《康熙字典》,可謂掛羊賣狗,鄉曲陋儒可笑如此。

《龍龕手鑒》

二十二年八月八日買於北京大學第一院地窖中,價三元優等六扣,實一元八毛也。賣者楊警吾,監賣者疑古玄同,買者劉半農。其日乃立秋,明晨將考新生,馬幼漁、沈兼士、樊逵羽三先生並前述三先生同來監印試題,所謂入地獄也。文太不通,可以休矣,此疑古玄同之言也。寫來已有一篇,不愧才子。

《考工記補圖》

賈人持白綿紙《考工記圖解》一書求售,索價六十金。書首標宋閩中林希逸圖解,明姑胥張鼎思補圖,甬東屠本補釋,吳興施俊明句讀,甬東戴士章校對。餘細檢其書,實與通誌堂《齊考工記解》同出一本,惟行款稍異。通誌堂本半頁十行,行二十字,板心高190米裏米突,寬140米裏米突。此則半頁九行,行十九字,板心高205米裏米突,寬153米裏米突,缺字較多耳。前有萬曆戊戌張鼎思序,小字甚秀媚可喜,文多膚濫,語不足錄。後附補圖二十三頁,亦出張氏手,為通誌堂所無。晚明士人治學,每多扣盤捫燭之談,張氏此圖,要不能免,但亦容有足供參考處,故影寫一本存之,而以原書歸之賈人。民國十九年九月四日半農劉複。

《南朝史精語》

鄉前輩繆荃孫先生,以校勘目錄之學名家瀏覽之博,世罕其儔,然粗疏之病,亦殊未能免。友人馬叔平藝風堂碑目幾無一頁無錯誤,曾為餘疾首蹙額言之。今閱此編,亦多有不解之處。吳氏校本為坊間易見之書,而跋中稱所得朱藏本為孤本流傳,世無別本可校,此一異也。跋稱取汲古閣各書校之,而校語中有毛本今本之別,不知今本何指,此二異也。校語謂《齊書》傳第十五倦怠頓來,今本作自來誤,是書中應作頓來字乃竟作自來。校語又稱《梁書》傳四十一句中當至禦史中丞,今本中字作曰字,而原句乃在傳四十三,不在傳四十一,此又一異也。凡此均足證繆氏之粗疏,不能為賢者諱。二十一年七月三十日半農取吳繆兩本對校訖,記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