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英語,快樂成長”
課程與教學
作者:李發智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在英語教學當中逐漸摸索出一些比較適應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淺顯經驗,希望有助於孩子們在快樂的英語學習環境下快樂成長。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應放在首位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點燃智慧的火花。學生一旦對他所接觸的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逐漸迷戀於這件事物之中。但是興趣的產生和強化都離不開教師的培養和激發,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1.重視初教,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筆者於2009年9月份開始接觸小學的學生。在最初的階段,筆者主要將重心放在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方麵,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另外,筆者最初接觸四年級學生時,大部分學生的書寫都很差。於是,無論板書還是作業、試卷的批改,筆者都嚴格要求自己規範書寫,爭當學生的楷模,並且利用一個月時間糾正了學生的書寫,其效果很好。
2.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新課改教學原則之一就是“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創設真實的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盡快把學生帶入到“情景”中,有利於教學活動的深入展開和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在新紀元2A Chapter 3 Part C 講到“貓和老鼠”時,筆者利用大家都看過的動畫片《貓和老鼠》(四川方言版)來創設情景,要求學生猜想最終小老鼠的結局,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
3.善於觀察,啟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筆者經常將課堂搬到操場進行實地和實物教學。如在學習“outside window”時,筆者將學生們帶到操場上,利用周圍的物體,進行“實地考察、實物辨別”,解釋“tree”“park”“building”“bus–stop”等單詞的漢語意思。通過這些活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也使學生在很短時間內將單詞和實物記憶於腦海之中。
二、創造有利的英語環境是必然之路
農村的環境與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別,農村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一定的困難。
第一,英語教學方法陳舊。傳統“滿堂灌、英譯漢”的教學方法在農村英語課堂還是十分常見,這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沉悶,無法滿足小學生的興趣特點,以至於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願意繼續學習英語。
第二,缺乏英語學習的環境氛圍。雖然能聽到英語教師較流利的口語,但學生每周一般隻能接觸兩到三次,每次僅二十分鍾,其他任課教師則都是用漢語教學;再者有些學生在其他學生使用英語交際時起哄或吵鬧,影響了這些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在農村可以說基本沒有英語交流的環境。
第三,家庭教育的負麵影響。有些農村孩子的父母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對英語也是一竅不通,認為小學隻要學好語文、數學就足夠了,不能從正麵積極地引導孩子的教育。
麵對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教師主觀努力去引導、去營造環境。
第一,教師在英語課堂上應盡量多用英語、少用母語,多采用直觀手段,如實物、圖片等創設語境,利用眼神、口形、手勢和其他肢體語言幫助學生學習。
第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外也盡量多用英語。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在見到英語教師問候時,在上學和放學路上打招呼時,課間操的口令用語等都使用英語。
第三,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授課和課件展示,讓學生能很形象生動地接受新知識。
第四,可以在課堂上高效運用小組討論機製。筆者將全班分為6個組,讓每個小組先在組內進行討論,然後每組代表闡述各組的討論結果,並與其他小組進行對比,最後由教師點評並講解新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