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IB課程
國際文憑組織麵向不同年齡階段,針對不同教育需求,為全球的成員學校設立了3種課程項目:PYP小學項目課程(麵向3~12歲小學生)、MYP中學項目課程(麵向11~16歲中學生)和IB大學預科國際文憑項目課程(麵向16~19歲的優秀高中學生)。
IB課程旨在讓高中生通過2~3年的國際文憑項目課程學習,在共享人類最先進的科學文化和接觸不同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參與不同的社會活動,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力和包容能力,從而成為未來的國際型人才。為了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素質、技能,IB課程注重讓學生通過學科課程和核心課程的學習,超越自我和課本上的知識,獲得全麵的發展,成為具有完整公民意識的人。
IB文憑項目設有6類學科課程和3門核心課程。學科課程既有自然科學科目,又有人文科學科目,包括第一語言與世界文學、第二語言、人文科學、實驗科學、英語、藝術或選修課。所有參加IB文憑項目的學生,須在6類課程組中各選修1門課程。每門課程又分為高級課程(High Level)和普通課程(Standard Level)。所選6門課程中,3門必須是高級課程。
3門核心課程是,“知識理論”“拓展寫作”“創新、行動與服務”。這3門核心課程是國際文憑組織課程設置獨特性的集中體現。“知識理論”是一門必修的跨學科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判斷與綜合歸納能力,鼓勵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質疑,防止主觀臆斷和思想意識上的偏見,增強學生的理性分析和表達能力。“拓展寫作”要求學生結合所學課程中的某一知識點進行獨立的調研,要求能寫出4 000字的文章。這項要求為學生提供了按自己興趣寫論文的機會,並使學生熟悉獨立研究的方法,鍛煉寫作技巧。“創造、行動與服務”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提高藝術修養,進行堅持不懈的鍛煉,關心他人,樹立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IB課程具有嚴格的內部與外部評估體係。每年5月和11月,南北半球分別組織一次全球統一的考試。每門學科課程4分為及格分,學生通過6門課程考試,分數最低必須達到24分。每門學科課程滿分為7分,6門課程滿分共計42分。3門核心課程按等級製評估,3門總計,最高可再獲得3分的獎勵分數。這樣,IB課程的滿分為45分。如無不及格的課程,且3門核心課程成績均通過的學生,即可獲得IB國際文憑。
4.典型高中學術類課程的開設
印州學術高中是一所麵向少數優秀學生、以學術發展為方向的特許學校。它是全州唯一的公立寄宿製高中,享有政府下撥的生均經費(印州每生每學期6 500美元)。它隻有11、12年級,它可以像私立學校一樣按自己的標準挑選學生,按自己的計劃組織課程教學。它依托一所大學,其課程與課程組織模式中有不少大學的特點。根據校長的介紹,舉辦這類學校的動機,是因為許多天才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普通學校無法得到滿足,因而,州政府推動開辦這樣的學校加強精英培養。該校招收的學生很少,每屆大概150人左右,學校規模基本保持在300人左右。
印州學術高中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課程的特色,即難度大、分類細。該校直接以學術研究為導向的課程對高中生要求很高。該校課程分為3類,包括CP課程,使用高中教材和大綱;CL課程,相當於大學水平課程,使用大學教材與教學大綱;XC課程,是探索性課程,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須研究一個特定的主題,相當於高中與大學的混合難度水平。
北中心高中是印第安納波利斯市華盛頓學區的一所典型的優質公立高中,學校教育設施先進,有來自50個國家的3 400名學生和180名教職員工。《新聞周刊》將該校列為占全美2%的最好的高中之一。聯邦教育部認定該校為全美“縮小學業成績差距”最顯著的4所高中之一。學校與印第安納大學合作的高級大學項目,可以提供28門AP課程和10門雙學分課程,並自1988年開始可以提供IB證書(國際文憑證書)。
與印州學術高中不同的是,一般公立高中學術類課程的開設,更為注意適應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提供多層次水平的課程。
11年級學生一般根據自身水平及課程的選修條件,選修普通的“英語11”,或難一點的“英語11S”,或低於正常水平的“英語11M”,也可以選擇AP或IB課程“英國文學與寫作”。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些與新聞有關的課程(項目)和詞源學、批判性思維等課程供學生自由選修。這裏,AP課程或IB課程“英國文學與寫作”是很難的,但它與印州學術高中開設的分類細化的文學課程還是有差距的。
二、應用類課程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並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生活,美國高中開設了大量的應用類課程。應用類課程在美國高中課程中占比很高。例如,伯利·默瑞迪恩高中共開設了207門課程,其中,學術類課程占36%,藝體類課程占19%,而應用類課程占45%。該校是一所普通公立高中,大學入學率大概在60%左右(包括四年製大學與兩年製社區學院)。其中,學生升入社區大學的比例較高,這可能就是該校提供大量應用類課程的原因。北中心高中應用類課程占比為25%,而印州學術高中應用類課程隻有8%左右。高中開設的應用類課程可分為4種。
1.職業技能類課程
職業技能類課程通常由學生所在的高中與該片區的職業中心合作,由職業中心根據學生需要提供。如北中心高中與JEL職業中心合作,為該校學生提供了45門職業技能課程。
這種“職業中心模式”是美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課程開發的模式之一。其特點主要有三點。
其一,區域性。印州共有14所職業中心,本次考察的JEL職業中心主要服務於城北三郡的11所高中。就近布局的原則有利於職業中心為學生服務,提高服務質量。
其二,契約式。職業中心通過與高中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由高中向職業中心派送有職業興趣和要求的高中生去學習。這種服務關係簡單且具有法律效力,有利於該模式的持續運行。合約雙方責權明確,各取所需,實現雙贏。
其三,專業性。在一個區域內學生需求多樣,有學術性需求,也有職業性需求。如果要在一所高中全麵建設職業技能訓練基地,將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由專門的機構負責專業性的職業技能培養,更加有利於學生職業技能的發展。
職業中心的運營經費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來自合約高中派送學生的費用,每人每學年劃撥3 000美元,這占總經費的75%,主要用於支付教師的工資;另一部分來自州政府劃撥,占總經費的25%,隻能用於購買設備。州政府下撥的經費預算是根據前一年職業中心學生人數和班級個數而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