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尋尋覓覓中的愛情博弈(2)(2 / 2)

兩顆心從喜歡到相愛,在日子裏慢慢的積累著愛情。愛情在戀愛和生活中是兩種不同的美,而不是兩種不同的狀態。占有容易使人遺忘自己迷失方向,始終保持著危機感人才能更懂得珍惜而去擁有。

愛情中兩顆心始終保持著真誠的相對和交流,彼此明白著,生活中留點空間吃點醋,美好中點點的酸澀。愛情更好,生活更滋味。

生活中,各自不同的圈子也許情侶之間偶爾的吃醋,但隻要一直真誠的交流著。愛,讓戀愛中的人們堅強和美好,且讓情侶在真誠裏保持吃點醋。

夫妻之間的“囚徒困境”

一對戀人好比一對囚徒,囚於情絲編織的牢籠,並在牢籠裏上演著愛情的博弈,誰輸誰贏,往往靠的不是情深愛篤,而是博弈手段的高低優劣。在戀愛的這場不太好玩的“遊戲”中,誰能熟練地駕禦遊戲或博弈規則,誰就是愛情的贏家。

我們總說做事情不能蠻幹,愛情也同此理,不能蠻愛,要講究技巧,講究手段,講究規則,從而學會與戀人合作,學會對付對方的不合作,至少不被對方所欺騙。

為愛情盲目犧牲自己精力、財力、時間、前途乃至生命的人,簡直是糊塗透頂,被對方涮了,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且美其名曰“我忠實於愛情”。我不是說你的真情可恥,真情從來都是可歌可泣的,我是說你的“愛令智昏”是可恥的。

戀人,既是你的合作夥伴,也是你的對手,甚至敵人。所以,要想在戀愛中成為贏家,你要學會與夥伴一樣的戀人合作,也要學會與敵人一樣的戀人周旋。麵對對手圍追堵截的愛情圍剿,你要學會閃轉騰挪的諸多反圍剿手段。實在不行了,再三十六計走為上:對不起,不陪你“玩”了!

幾乎所有的博弈論書籍,都從經典的囚徒困境說起。雖然那是說一對縱火犯的,但其原理也照樣適用於“縱愛犯”。愛,本來也就是一場火嘛,所以愛情的囚徒也都可以看成是縱火犯。

還是讓我們看看縱火的囚徒是怎樣走出困境的吧!

所謂“囚徒困境”,說的是這樣一個事例,此例版本不一樣,但道理是一樣的。

一場火災之後,兩個嫌疑人被囚禁,分別關在兩個獨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間裏。這可以被看成是一個純粹的試驗,沒有任何社會意義或政治意義。實驗的前提是,如果兩人都承認,則各被扣留8年,如果一人承認另一人不承認,承認的放走,並且得到獎賞,不承認的被扣留10年,並且被罰款,如果都不承認則因證據不足各被扣留1年。

我們看到,假定A選擇承認的話,B最好是選擇承認,否則就要被處罰;假定A選擇否認的話,B最好還是選擇承認,因為這樣可以被放走,還可以得到獎金。即是說,不管A承認與否,B的最佳選擇都是承認。反過來,同樣地,不管B承認與否,A的最佳選擇也是承認。結果,兩個人都會選擇承認的。

這就是有名的“囚徒困境”,在生活中這種情形並不存在,它隻是一個理論模型,所反映的問題是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的矛盾。理性告訴被實驗者,誰選擇抵賴,誰就可能會大倒其黴,而對方卻逍遙自在,受到獎勵。所以,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悖論,有時對同夥的忠誠,往往會把自己送上絕境,除非雙方都能100%的忠誠,但,這是不可能的,誰能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麵前永遠不動心呢?

戀愛中的人,也類似於走入了囚徒困境。如果雙方都不變心,那是最好的結局,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嘛;如果都變了心,效果也不壞,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嘛;如果一方變了心,另外找到了更好的情侶,一方卻還傻乎乎地忠貞不二,那麼,另覓新歡的一方是幸福的,比兩人都不變心的結果還幸福,因為他找見了更好的情人,而被拋棄的一方是最不幸的,比兩人都變心的結果更不幸,因為他承擔的壓力既來自於對方的太幸福,也來自於自己的太不幸福。

按照囚徒困境的分析結論,戀人最好是都防範對方一些,不奢望天荒地老,也不怕分道揚鑣,怕隻怕對方另有所愛而自己卻還執迷不悟。所以,戀人最天真的選擇是天荒地老,最理性的選擇是分道揚鑣,最糟糕的選擇是被另有新歡的對方無情拋棄。既然天真的結局過於不真實,糟糕的結局過於心痛,那麼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麼不再付出愛,要麼有所保留的愛,千萬別把愛當成生命來對待。

但是,現實中的戀人,大都希望天荒地老,沒有誰願意回頭是岸,甚至被對方拋棄了也不死心。為什麼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