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職場生涯是人才競爭的舞台,我們需要掌握自己的優勢來加強自己在職場中的競爭能力。我們要學會如何在最快的速度裏將自己的優勢與企業之間的鴻溝縮小,成為企業伯樂的千裏馬。同時,在這些基本要素具備後,我們還要從容應對職場危機,成為職場達人。
經受了職場危機的考驗並從危機中走出來的職場達人才是真正的職場王者,隻有職場達人才能擁有決定自己職場身價和職場生涯的能力,他們完全意識到自我包裝和自我銷售的重要性,也深知辦公室的中庸之道,經曆過無數的職業危機並安然度過。他們知道,要成為職場達人,就不要讓職場危機傷害到自己,並要在危急中成就自己。
不可放鬆的職場危機意識
你已經熬過辦公室新人的青澀與無知,你有了十年左右的工作經曆,業務小有成績且有上升空間,你熟悉工作環境與公司文化氛圍相宜,你雖有點諸如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之類的“三高”症狀,但身體還算強壯,精力還算充沛。你以為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現在的職場藏龍臥虎、新人輩出,必須時刻保持一種競爭的理念和競爭的態勢,以適應職場永遠的變化。千萬不要認為,打拚一段時間之後,就有了“老本”,在競爭激烈的當下是沒有老本可吃的。在商場,衣服、鞋帽過時了就會被當成處理品。在職場,也是同樣的道理。你的技能、知識跟不上別人的時候,你也成了職場處理品,麵臨種種職業危機。這不是危言聳聽,有很多企業的經理在自己的職位上不思進取,到最後落得被取代,灰頭土臉離開公司的事情發生。身在職場,要隨時保持職場危機意識,避免自己被取代和淘汰。
美國職業專家指出,現在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學習,不到5年就會變成低薪者!就業競爭加劇與證書層次提高是學曆、知識折舊的重要原因。據人才市場統計,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人均周期為一年零四個月。當10個人中隻有1個人擁有電腦初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存在的,而當10個人中已有9個人擁有同一種證書時,那麼原有的優勢便不複存在。
人才市場最近出現了一種新概念:由原來的認為高學曆、高職稱就是人才,轉向“有需要才是人才”。未來社會隻有兩種人:一種是忙得要死的人(因為工作和學習),另外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來自各地人才市場的信息表明,單一技能者想拿高薪越來越難!
科技發展一日千裏,市場經濟千變萬化,人才的需求也隨之不斷改變。什麼行業的知識最容易折舊?有人可能會立即答道:“IT行業!”還有人更危言聳聽:在技術、醫藥、經濟管理領域,知識的折舊率每年都在80%左右。
來自人才市場的信息則表明,單一專業的人才最易折舊,比如現在的人才市場對英語人才的需要已經由原先的純英語人才轉向更青睞法律英語、金融英語等複合型人才。IT行業更是如此,由原先的單一IT人才轉向更看重IT+管理、IT+產品研發等複合型IT人才。由此可見外語和計算機已經由原先的專門人才轉向為複合型人才的必備兩大工具。
白領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體力消耗又相對較少,而常有的過量攝食、進零食、吃夜宵等不規律的飲食方式,加之工作中不得不勉強為之的應酬、飲酒過量等因素,擾亂了正常的代謝,使得脂肪肝、痛風等疾病成為高發病。同時,工作壓力太大、戀愛感情糾葛、人際關係處理不當等原因,也造成不少人出現抑鬱、焦慮的傾向,嚴重的則已患有抑鬱症、焦慮症等。即使不受這些疾病的困擾,進入職場5~10年,衰老的步伐也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你再也沒有剛剛開始工作時的精力了,通宵加班,長期出差,這些曾經被你認為是小菜一碟的事,現在隻能忘之興歎了。你的身體也在折舊。
那麼,職場人該如何避免職業危機,保鮮和提升自己的價值呢?很多公司選擇對核心人員和員工進行培訓。培訓的投資一般由企業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成本開支,但是,在單位不能滿足自己時,有心計的白領們早已自掏腰包開始接受“再教育”。工商管理、計算機、財務、英語等都是比較熱門的項目,這類培訓更多意義上被當成一種“補品”。在以後的職場衝浪中,這些培訓將化為各種資格證書,在求職或跳槽時增加自己的分量。有時學曆證書反倒排在了後頭,隨著職場進入了後學曆時代,學曆之外的“素質訓練”將被用來證明你比別人更優秀。
隨著知識、技能的折舊速度越來越快,不經常通過培訓進行更新,適應性自然越來越差。選擇工作是有成本的,如時間、精力、金錢等。而如果把這些成本投到培訓上,選擇工作的成本就會降低,因為獵頭公司會主動來找你,用人單位會很爽快地要你,原本所在的單位也會盡力挽留你。處在“賣方市場”坐等買家,心裏是最踏實的。未來的求職競爭將不再是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學習,他的前途就會無限光明。
同時,除了知識上的學習,應對職場危機,身體上的維護也必不可少,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盡管醫生開出了保持身體健康、延緩衰老、預防疾病的藥方,比如調整飲食、使三餐正常化、切忌酗酒、適當鍛煉、控製體重等。但是人在職場身不由己,這些忠告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有些人把希望寄托在了技術不斷進步的美容醫學上。美國矽穀的白領員工現在對整容手術非常熱衷,原因是一副年輕漂亮的麵孔可以幫助她們重新找到工作。隨著技術行業日漸疲軟,再加上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35歲以上的白領失業成了很普遍的事情,於是恢複年輕時的美貌就成了再次就業的必經之路。
一名39歲的女性銷售代表說,如果她不做眼部除皺紋和眼袋的手術,恐怕就不會再找到工作。不光是女性,現在越來越多的男性也加入了整容的行列,他們來做一些改善衰老狀態,使自己變得更年輕的整容手術,如祛眼袋、魚尾紋的手術和拉皮除皺紋的手術。他們說:“這使我看上去更有活力,更有競爭力。”適當的改變自己的形象,也不失為一個提升自己價值、避免在職場危機中被淘汰的方法。
危機麵前低調做人
有這樣一副對聯,寫得十分有趣,可以說道出了職場危機麵前低調做人的真諦。上聯是“做雜事兼雜學當雜家雜七雜八尤有趣”,下聯是“先爬行後爬坡再爬山爬來爬去終登頂”,橫批是“低調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