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在職場危機中成就自己(2 / 3)

職場中,低調是隱藏自己的能力不顯示出來,表示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不張揚。低調的前提是你要有能力,要有足夠的內涵。低調做人在職場中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是一種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

“道有道法,行有行規”,職場裏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工作上的人和事,也是符合客觀要求的,因為低調做人才是度過職場危機跨進成功之門的鑰匙。當職場的時機未成熟時,一定要挺住。人非聖賢,誰都無法甩掉七情六欲,離不開柴米油鹽,即使遁入空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要“出家人以寬大為懷,善哉!善哉!”不離口。所以,要成就大業,就得分清輕重緩急,大小遠近,該舍的就得忍痛割愛,該忍的就得從長計議,從而實現理想,成就大事,創建大業。

羽翼不豐時,要懂得讓步。低調做人,往往是贏取對手的幫助,最後不斷走向強盛,伸展勢力再反過來使對手屈服的一條妙計。任何時候都要低調做人,主動吃虧,要知道山不轉水轉,也許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若一個人處處不肯吃虧,張揚跋扈、鋒芒畢露、妄想日生、驕心日盛,難免會侵害別人的利益,於是便起紛爭,四麵楚歌,在職場之中又焉有不敗之理?

為對手叫好是一種智慧、美德、修養,是我們處世的資本。為對手叫好,是一種謀略,能做到放低姿態為對手叫好的人,他在做人做事上必定會成功。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於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

職場危機度過之後,功成名就時更要保持平常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一種責任,一種氣魄,一種精益求精的風格,一種執著追求的精神。所做的哪怕是細小的事、單調的事,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體現自己的最好風格,並在做事中提高素質與能力。深藏不露是智謀,過分張揚自己,就會經受更多的風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爛。一個人在職場,如果不合時宜地過分張揚、賣弄,那麼不管多麼優秀,都難免會遭到明槍暗箭的攻擊。

出頭的椽子易爛。時常有人稍有名氣就到處洋洋得意地自誇,喜歡被別人奉承,這些人遲早會吃虧的。所以在處於被動境地時一定要學會藏鋒斂跡、裝憨賣乖,千萬不要把自己變成對方射擊的靶子。“才”大不可氣粗,居功不可自傲。不可一世的年羹堯,因為在做人上的無知而落得個可悲的下場。所以,“才”大而不氣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職場中麵對危機保全自己並不斷發展的根本。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以衣帶詔簽名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此迷惑曹操,放鬆對自己的注視。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談起以龍狀人,議論誰為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均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隻有劉備與他才是。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嚇得把匙箸也丟落在地下,恰好當時大雨將到,雷聲大作。劉備從容俯拾匙箸,並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巧妙地將自己的惶亂掩飾過去,從而也避免了一場劫數。劉備在煮酒論英雄的對答中是非常聰明的。

劉備藏而不露,人前不誇張、炫耀、吹牛、自大、裝聾作啞,不把自己算進“英雄”之列,這辦法是很讓人放心的。他的種菜、他的數英雄,至少在表麵上收斂了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在世上,氣焰是不能過於張揚的。

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受教於老子。當時老子曾對他講:“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總是隱藏其寶貨,不令人輕易見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卻顯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誡人們,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將欲望或精力不加節製地濫用,是毫無益處的。

要想先做事,必須先做人。做好了人,才能做事。做人要低調謙虛,做事要高調有信心,事情做好了,低調做人的水平就又上了一個台階。在麵對職場危機的時候,低調比較不容易樹敵。如果心情平靜,是真的處事低調,處變不驚,這當然是好事。這說明一個人有修養,且懂得忍耐,這類人雖然在短期內看不出什麼,但時間長了,一定會做成大事的。

大智若愚,難得糊塗

職場中人應該學會聰明,學會生存之道。但不是學小聰明,小聰明的人能聰明一時而不能聰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麵上糊塗的人,雖不計一時的得失卻能聰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在人性的很多領域就是這種現象。

清代的鄭板橋在自己奮鬥了一生即將離去之時,留下了“難得糊塗”這一名訓是不無道理的。在現代的職場,麵對職場危機時選擇“糊塗”更是一種危機下成就自己的方法。糊塗與清醒是相對應的。清醒意味著理智與理性,人要想在事業的叢林中行走必須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這樣才不至於決策失誤,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去和別人競爭,去戰勝別人,從而實現自己的利益。那麼這樣說“糊塗”自然無它的領地了嗎?有!盡管很少,所以才難得。

在與上級相處的領域裏,糊塗總比聰明好,蕭何便是很好的例子。當年與劉邦共打天下的各位有功之臣,都非平庸之輩,而最後皆被劉邦和呂氏疏遠和加害,唯有蕭何能安度晚年,為何?蕭何確實有難得的“糊塗”。他對一些大事從來都持漠不關心的態度,這樣劉、呂便放鬆了對他的注意,從而聰明地保全了自己。

上級畢竟有他的權力,一旦你表現出的才智超過他,他便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他不會讓你長期這樣下去的。可以說這是人性的必然,一旦你是位特聰明的人,你就更應該注意保護自己,不要處處張揚你的聰明和才智,要盡量裝得糊塗一點,裝得不如你的上司。讓他獲得一種優越感,讓他陶醉於他的成就之中,而你則小事糊塗一點,大事注意一點就行了。這樣的糊塗,並非顯示出了你的無知,隻要能保全自己,還是應該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