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1 / 3)

我們於8月20日晨由塞瓦斯托波爾乘汽車經五十五哩的山路,乘了足足四小時的汽車,才到雅爾達。但是在這長途中,一麵為峭壁危岩的高山,一麵為深綠無際的黑海,汽車由山岩旁的坦平汽車道上溜過,景致絕佳。汽車經過最高處為山上一個山洞,像一個大石門似的,高出海麵約近兩千尺,叫做“背達門”(BaidarGate);一出這個石門之後,路勢倏然下降,半島的南岸幾於全部在望,而黑海更像全在我們的腳下了,景象偉麗,得未曾有!

在途中時,大家擠坐在一起,東張西望,賞心悅目,不覺得疲倦,也許是忘卻了疲倦;可是中午到了雅爾達的時候,汽車停了下來,大家才叫著坐得腰酸腳軟!但是一下了車,精神又為之一振,因為空氣的清新,風景的美麗,陽光的和煦,清風的爽朗,我們竟好像到了瑞士!雅爾達原來是在一個山麓,我們所住的旅館,後麵便是碧綠的山,前麵便是碧綠的海,(隻隔著一條平坦清潔的柏油馬路),我們是陶醉在碧綠的環境中了!尤其使我興奮的是在馬路上所見的從遊泳沙灘上回來的或剛去的男男女女,有的拿著大毛巾,有的拿著一個放衣服或毛巾零物的小提箱,多是些粗手粗腳的工人,或土頭土腦的農民,這提醒我們是到了開放給勤勞大眾的休養勝地了!

1935年3月30日夜,倫敦雅爾達

克裏米亞半島是全蘇聯最美麗的區域,而雅爾達則為克裏米亞半島上最美麗的區域。這最美麗的雅爾達,後麵有四千尺的高山為屏障,前麵是半圓式的凹進,被黑海包圍著,差不多沒有一所屋子沒有花園,青山碧海,全城浸在青翠的環境中,沿著海濱便是無數的遊泳沙灘(有的上麵是卵石)。

我們於8月20日初到的下午,旅伴中就有不少對著這些遊泳沙灘躍躍欲試的男女朋友們,二三成群的,分往一試身手。我也被幾位朋友拖去。我的遊泳工夫雖十分“蹩腳”,幸而在中學時代,有一個暑假住在上海青年會的學生寄宿舍裏,曾經學過一些,不然,被這些英美的男女朋友拖去,倘隻作“壁上觀”,卻是一件難為情的事情。可是他們膽大,敢遊到幾十碼以外的海麵去,浮沉自如,縱橫如意,我就隻敢在海濱近處遊遊,免遭滅頂之禍!我在雅爾達三天,被這班朋友的勁兒所鼓勵,幾於每天於參觀餘隙,都隨他們到海濱去遊泳一些時候。這種遊泳也確是異常舒服。岸上像黃金似地鋪滿了陽光,脫去衣服,曬得暖暖的,往海裏一鑽,那水裏的溫度,使你好像冬季鑽在溫暖舒適的被窩裏一樣,簡直舍不得出來!最自然的是在好幾處的沙灘上,蘇聯的男女遊泳者都不穿遊泳衣,全身脫得精精光,習慣成自然,大家一點不覺得奇異。許多美國來的男女朋友更喜歡依法泡製,因為在美國是要受警察幹涉的,在這裏便盡量地可以這樣自由。(英國男女本來是比較守舊的,到此也受著環境的影響,不再守舊了。)我臨時買的一條遊泳短褲,也被一位朋友搶去,不許穿! 我也隻得追隨著他們做做“自然人”了!(其實一人如單獨穿著一條短褲,反而為眾目所集中,本來也不能穿。)赤裸裸一絲不掛,夾在許多男女朋友裏麵搖搖擺擺,談的談,走的走,大家很自然,我至少也要裝作很自然的樣子,後來的確也真覺很自然了。這倒是我生平破題兒第一遭!這些英美的男男女女,人人都會遊泳,而且都興會淋漓,這也是他們體格健強的一個原因吧。

在雅爾達的海濱遊泳當然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我的目的不在遊泳而在參觀——有的美國學生竟用全日工夫在遊泳裏麵,或至少有許多時候在海濱上——8月21日第一次所參觀的是列伐低亞(Livadia)。這是帝俄羅曼諾夫皇朝最末了的一個皇帝尼古拉第二在最美麗的雅爾達遺留下來的一個最美麗的別墅,現在卻成為工農大眾的一個最好的療養院了!

這個別墅建築於1910年,全部用白色音克門(Inkerman)石和大理石建成,屋為三層,周圍是奇花異草豔美無匹的花園。從花園到這三層的宏麗皇宮,有一個門在從前是專備俄皇一個人用的。在這門口地上有個馬蹄鐵(即馬腳下釘著的鐵蹄,像U形吸鐵一樣),據說是尼古拉第二親手釘的。歐洲有一種迷信,認為拾得馬蹄鐵是好運道的吉兆,要把它釘在門口,但是要把U的形式開口處向內,認為這樣好運道才會向裏跑。有著同樣迷信的尼古拉第二卻把這馬蹄鐵釘得倒置了!他是最喜歡酗酒的,這大概是他剛在喝醉時糊塗的表現;但是他既是炙手可熱的皇帝,當時誰也不敢說他錯了。有人說,他的好運道就從此向外跑了!尤好笑的是這個“皇帝專用”的門內的大理石建造的樓梯,特別的闊,石級可特別的低,據說這是當時有意地這樣造,因為這位“沙皇”常常喝酒喝得爛醉,這樣他登梯或下梯時可用最少量的力氣,躑躅著上上下下!這可說是替懶皇帝想盡懶法子!

這皇宮內部裝設的富麗,那是不消說的。樓上皇帝、皇後及皇太子、公主等等住的房間,都是朝著黑海海濱最美的景致。各房間裏的牆上都用很講究的木板裝著,花樣和顏色須和各房間裏所擺設的器具調和融合;而各房間裏的布置,並且須和這房間裏的窗上映進的外麵美景調和融合。但是尼古拉第二到底好像真是“好運道向外跑”,雖有這樣富麗精美的別墅,他自己隻到過這裏三次,每次時間都不久,還是他的家屬住得久些。可是吸盡人民的膏血以供一人及少數寄生蟲的豪奢縱欲,總算發揮盡致了!

現在這別墅作為工農的療養院,可容一千五百人。各房間裏的布置仍可看到原來的東西,但各房裏卻多了一樣東西,那便是一排一排的小鐵床,上麵鋪著潔白的被墊,好像醫院裏的樣子。裏麵有的是男工人,有的是女工人(另聚一室),有的是鄉間來的農民。這個療養院原指定偏重農民療養之用,所以在冬季幾全是農民來住。他們是由全蘇聯各地來的,來住在這裏,不但膳宿完全免費,就是來往的旅費,也不必自己掏腰包。這種優待,當然是那些工作特優,或為“突擊隊”隊員,工作過勞,在例假中由工會或集體農莊送來享受的。這裏有醫生,有看護,有病的可在此養病。沒有病的也可來此休養,飽覽附近的山水。這是工作後的休養,和從前僅供少數剝削的有閑階級來此消磨無聊的時光,作用便大大地不同了。

尼古拉第二從前所用的浴室,現在做了這個療養院的院長辦公室!浴室和辦公室是多麼不相幹的東西,竟可交換,也是一件趣聞。我們和這院長談話時,便都擠在這個尼古拉第二的浴室裏!院長穿著白布外衣,和醫院裏的醫生一樣。

尼古拉第二的臥室,天花板、地板和牆上都是用極精致柔滑的黃楊木(Box wood,很像柚木)造的,牆上並裝滿著鏡子,因反映作用,好像把窗外的海景、山景、園景都吸收在這個房間裏。現在這個房間裏排著七個鋪位,做了女工休養的臥室。

從前皇帝和皇族用的非常講究的餐室,現在當然也做了工農勞動者的公共食堂了,每次可坐二百二十人。

這宮內的各部分的建築的形式和裝設,還有不少的花樣;有的是羅馬式,有的是文藝複興式,有的是威尼斯式等等。我們看到所謂“意大利區”(Italian Quarters),該處的廳堂、天井、走廊等等的建築布置,當然都是照著意大利的特別典型。在走廊上有一隻長石椅,據說由著名建築工程師某打樣監造,最初他依照所謂意大利式的真典型造成了一個石椅,尼古拉第二看了覺得太簡單,嫌不好看,叫這位工程師來訓斥一番,打他一個耳光,命他撤去,另造過一個。這工程師氣極了,當麵又不好發作,便另打過一個新樣,並不合於什麼意大利式的真典型,在石椅兩頭的靠手上加了兩個石刻的狗頭,而且狗臉的特點(如額角、鼻子、嘴角、眼神等等)卻和尼古拉第二自己的臉暗合!造好之後,這位糊塗皇帝認為滿意!全宮的人都看得出,隻抿著嘴暗笑,但因為怕犯“天怒”,不敢說明。至今這“皇帝式的狗臉”還存在,仔細瞧瞧,確和相片上的這位糊塗皇帝的臉暗合!

我們在音樂室裏遇著一個女人在那裏彈鋼琴,旁邊一個男工人立著傾耳靜聽。我們圍聚著和他們談談,知道男的是金屬工人,因他成績優異,已三次到克裏米亞休養:第一次在1931年,是由廠裏的工廠委員會保送的;第二次在1932年,是由廠裏的經理部保送的;這是第三次,是由金屬工會保送的。那女工是某廠裏的突擊隊隊員,因在第一次五年計劃中成績優異,能獨出心裁想出好法子,替廠裏減少材料的消耗,由工廠委員會保送。兩人都將在這療養院裏住一個月。據說如有一定的疾病,由醫生指定最適宜療養區域;無疾病而隻要休養的,可自選地方。我們問了幾個問題之後,那女工也提出兩個問題來問幾位美國朋友。一個是他們來蘇聯遊曆有什麼目的?這個問題,他們很一致地答複了。還有一個問題是:“你們有同樣的權利(按指優待工人如住在這療養院等等)給你們的工人們嗎?”這問題卻引起了不一致的答複。有一位在紐約做青年會總幹事的某君答說有,有幾個思想清楚、不願說門麵話的美國人老實說沒有。這位青年會總幹事對幾個美國人輕聲低語道:“你們不要使他們看不起美國啊!”這幾個美國人和這位總幹事先生竟爭做一團!那蘇聯的男女工人睜著眼發怔,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