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再就紐約說,以該城利用機器於日常生活的程度,屋子裏有冬季有熱水汀,有熱的自來水洗澡,這應該是很尋常的事情吧,但是你如到紐約的“東邊”(East Side),(東倫敦是倫敦工人區域的貧民窟所在地,紐約的“東邊”卻也是紐約工人區域的貧民窟所在地,可謂湊巧。)你便知道你們到了冬天往往要挨凍,因為熱水汀雖是“文明”社會的很尋常的文明設備,但享用得著的卻隻是另一部分的人;在這紐約的“東邊”,你也可聽到有許多人一個月洗不到一次澡,這不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洗澡有益於衛生,卻是因為沒有熱水用!我們聽到屋子裏沒有熱水汀,在我們過慣半殖民地的落伍的奴隸生活的人們,似乎要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而且覺得沒有熱水汀,燒燒火爐也未嚐不是辦法。我起先聽到紐約的黑人區域(叫做Harlem)因抗議房屋的不堪,提到有百分之幾沒有熱水汀或沒有熱的自來水,也覺得這在我們中國人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有什麼大不了!但是在紐約從沒有看見過哪一家店鋪出賣火爐(即鐵製的燒煤取暖用的),你要末裝熱水汀,否則便不免挨凍。像我們在上海隨處可以看到的所謂“老虎灶”,他們固然未曾“發明”,就是燒柴的大灶、大鍋可以用來燒大量熱水來洗澡,在我們也許不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要在他們的新式的小巧玲瓏的煤氣灶上燒大量熱水,卻是一件怪麻煩而不經濟的事情。所以他們要末有熱的自來水用,要末沒有熱水用。這問題當然不是沒有熱水汀可裝,或沒有熱水可得,卻是這些住在貧民窟裏的大眾所享不到的罷了。
盡量利用機器以代人工,照理不但可以增富一般人的物質生活,而且可以減少各人的工作時間,多多享受文化所給與的種種愉快生活。照上麵所說的情形,在“物質文明”那樣發展的紐約,還有許多人在冬天要挨凍,一個月洗不到一次澡,物質生活能豐富到什麼地步,不言而喻了。至於減少工作時間嗎?有!不僅減少時間,而且使你時間完全沒有!這不是別的,就是在現今的世界上一個很時髦的玩意兒——失業!在合理的社會製度裏麵,大眾的工作時間愈減少,享用文化生活的機會愈加多。在資本主義沒落的社會裏,有許多人的工作時間完全沒有以後,物質生活已朝不保夕,至於文化生活的享受,更不必作此夢想了。像從前曾任美國複興總署(即執行羅斯福總統就任後所標榜的美國複興計劃,所謂N.R.A.)的負責人章生(Hugh Johnson),近被美國總統特任為紐約的失業救濟專員,他最近公開宣言說:“住在紐約——不但是美國而且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的每五個人裏麵,便有一個人不能賺得他的每天的麵包。”(關於這個事實,最近9月28日的上海英文《字林西報》紐約專電裏也曾提到,並述及章生的宣言。)換句話說,據這位親任紐約救濟失業專員的經驗,在世界最富有的城市紐約的居民中,每五個人裏麵便有一個人失業,這形勢的嚴重,可以想見。他在這同一宣言裏並有幾句很有意味的話,他說美國政府關於救濟失業的製度在目前是過於耗費了,但是假使就把這個製度廢除,“叛亂和革命在兩星期內就可在美國爆發起來!”在利用機器最顯著而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紐約,五人中竟有一人失業,而要憑借救濟失業來暫時抑製“叛亂和革命”,這是很值得我們玩味的現象。有些人不願想到社會製度的根本缺憾,隻在空喊著振興工業的重要,他們並未想到在現狀下振興工業是否可能;即退一萬步認為可能,是否與一般的民眾生活的提高有何裨益?振興工業誰都讚成,但同時卻不要忘卻振興工業——尤其是半殖民地位的國家裏——有它的重要的先決條件。美國資本主義還有過一度的繁榮時期(即在此繁榮時期內,也還有三百萬人左右的失業),這一度的繁榮時期還是它的特殊環境和特殊時代給它的機會,這已不是半殖民地的國家所能望其項背的了,而況即此有過一度繁榮幸運的美國,到如今仍不免一天一天地鑽入牛角尖裏去——這當然是指資產階級方麵,至於新運動方麵,據記者在美的觀察,近兩年來實有長足的進步,容當另述。這種當前的事實,應能使我們睜睜眼睛,不要再胡鬧了!
因談到紐約利用機器於日常生活的特著的現象,推論到美國製度上矛盾的尖銳化,不覺已寫了這一大堆,其實上麵所談到的一些瑣屑的事實,還隻是其渺焉小者,以後還想就尤重要的方麵,提出來研究研究。
(原載1935年10月16日《世界知識》
第3卷第3號)黑色問題
我在紐約視察研究了一個多月,接下去要談談南遊所得的印象。但是在美國的南部,有許多事和“黑色問題”脫不了關係,所以我先要略談在美國鬧不清的所謂黑色問題。
在他們叫做“Color Problem”,直譯是“顏色問題”。這“顏色”似乎是指白種人以外的有色人種的“色”,但是我到美國以後,尤其是到了南部以後,才知道他們這裏所指的“色”,在實際的應用上卻隻指黑色,並不包括黃色,所以可譯為“黑色問題”,專指黑種人的問題。
在美國的黑人約有一千二百萬之多,幾占美國全國人口十分之一。其中約有九百五十萬人都在南部,受著最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在南部的黑人中,約有四分之三是住在鄉村,在美國北部的黑人多集於工業的城市,加入各種重工業的非熟練工人的群裏去,在鄉村的隻有二十五萬人左右。在美國有九個大城市有黑人住的和其他部分隔離的區域,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黑人區。一是紐約,有三十二萬八千黑人。其次要輪到芝加哥,有二十三萬四千黑人。其次是紐奧林斯(New Orleans)、巴爾的摩(Baltimore)和華盛頓三處,各有十三萬黑人。此外在各小城市裏也有,不過數量沒有這樣多罷了。在1929年經濟大恐慌未發生以前的十年間,黑人遷移到北方各城市裏,參加各種基本工業的,在一百萬人以上。當時在底特律的福特汽車工廠一處,就有一萬黑工;在全部汽車工人裏麵,有百分之十七都是黑人。在全世界著名的芝加哥的屠場,有黑工八千人。在匹茲堡各鋼廠裏的工人,有百分之二十二是黑人。在柏明漢(Birmingham)的兩萬五千礦工裏麵,黑人竟占四分之三。在肯塔基(Kentucky)西部的礦工裏麵,有四分之一是黑人。在西佛吉尼亞有黑礦工兩萬五千人。夠了,多舉許多數目字,也許要惹起讀者的厭煩。但是略為舉了這些數目字,便可想象得到在美國的勞工運動中,黑人也漸漸地占著很重要的位置了。尤其是因為黑工是格外被壓迫被剝削的,所以在革新運動裏麵,黑人往往是急先鋒。
在美國南部的大多數黑人,都集聚於一個很長的橫互在美國南部的區域,叫做“黑帶”(Black Belt)。這個黑帶由東而西,通過南方的十一州,其中黑人超過人口百分之五十的縣有一百九十五個,黑人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五至五十的縣有二百零二個。這通過十一州的三百九十七縣,形成一個繼續的區域,這區域裏的黑人,超過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五十。這裏麵有二十縣,黑人竟超出全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說是黑世界了。說是黑世界,卻還嫌模糊,更直截了當些,可說是一個最黑暗的世界!為什麼呢?因為在這裏你可以看見號稱為人而卻是過著非人的生活。美國的白種統治階級,因為要文飾對於整千整萬的黑色工人和佃農的殘酷的剝削,同時還要煽動白色工人仇恨黑色工人,有意創造“白種優越”的偏見。這個偏見貫穿到“黑”“白”間的一切關係。這個偏見認為隻有白種是優越的人種,黑種是天生的劣種,隻配做奴隸的。這個偏見發源於黑奴還未“解放”的時候。當時美國的南方大地主利用這種偏見來分化黑奴和白種的窮農(他們通稱為“窮白”,Poor White),這種“窮白”的苦況比黑奴好得有限,本來很容易和黑奴,尤其是今日的黑工,造成聯合戰線來對付他們的共同的壓迫者,但是美國的資產階級卻很聰明,極力提倡“白種優越”的偏見,一方麵使人覺得黑種人是活該為奴,一方麵使“窮白”感覺到他至少是所謂“優越民族”的一分子,在萬分窮苦中得一些虛空的慰藉,而且使他感覺到他的生活所以苦,是因為有著黑人和他搶工做,這樣一來,反而要幫助資產階級來壓迫黑人。就是在今日,失業和窮苦雖然是資本主義末路的必然的結果,但是美國的資產階級仍想出種種方法使白工相信這全是黑工給他們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