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一直安靜傾聽。
最後,斯坦因請求她發出“預備——開始!”的命令,就開始裸奔。
艾倫微笑著(很像嬌嬌小貓散步般的那種笑容)在斯坦因額頭上親吻,然後說你都快五十歲了,還像任性的孩子。哦,你寫給嬌嬌的情書我每封必讀,出入沙漠絕地,內心仍然有愛,我很欣慰。關於敦煌遺書,雖然,目前我拿不出更多的證據支持你,但可以斷言,你不會造假。好孩子,挺住!
“可是,瓦爾特操的‘現代佉盧語言’我隻在和田民工發高燒時的囈語中聽到過,”斯坦因氣憤不已,“現在,戳穿謊言的隻能是阿杜尼,可是,他徹底失蹤了。”
艾倫從包裏拿出布駱駝,微笑說,“有什麼關係呢,雖然已經有十多個學術機構授予瓦爾特博士學位和特聘教授證書,但是,那又能說明什麼問題?你要做的是,繼續趕路!想想那些在沙漠中跋涉的駱駝吧,它們總是堅定不移,望著遠方,默默前進。在寫給我的信中,你不是經常崇拜敬意地談起那些可愛的生靈嗎?”
“哦,你一直在讀我的信啊?”斯坦因眼睛亮了,“可是,為什麼總不回信?”
“……從現在開始,我回信。”
在艾倫多方努力下,開始有社會團體邀請斯坦因做兩個小時的學術報告。他對照地圖充滿激情地帶著眾多聽眾神遊古典荒涼的中亞大地。演講結束,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接著,掌聲雷動,全場男女起立,向他致意。
斯坦因重新樹立信心。於是,歐洲上空飄揚著這種獨特的交響樂:來自民眾、所謂學者及競爭對手的置疑聲、辱罵聲是高音部(震撼力相當於蒸汽機汽笛);斯坦因演講及獲得的掌聲與瓦爾特《揭露絲綢之路上利欲熏心的魔鬼斯坦因的醜陋行徑》報告及獲得的掌聲構成中音部(影響力相當於和田銅鍾節奏不穩定的鳴響);低音部是政界人士程式化的關注問候聲、紛至遝來的諸種榮譽及獎章的碰撞聲、總督寫信向斯坦因授予“印度帝國高級騎士”頭銜的宣布聲(效果相當於敦煌鳴沙山的轟鳴穿越沙漠、戈壁、古城、草原、雪山、冰川、岩石、河流、沼澤地最終進入歐洲後仍然威風凜凜的聲響)。
時隔不久,尾隨斯坦因進入藏經洞的伯希和也被卷進交響樂的洪流中,因為他不但很少寫有關敦煌遺書的文章(大量針貶時弊、批評及嘲笑其他學者的論文與此無關);
時隔很久,交響樂聲部發生變化——原來的高音部成為低音部,而低音部成了高音部。
據分析,導致這個結果的因由如下:第一,斯坦因兩次進入中亞考察都是政府支持,為了維護官方的英明形象和有關人員的聲譽,必須始終如一;第二,霍恩雷、沙畹、布勒三位東方學專家觀點一致,雖然在“學術爭鳴”中人數上不占優勢,但是,“學術爭鳴”不同於議會選舉,政府毫不動搖地聽取他們意見;第三,繼斯坦因、伯希和之後,日本、德國、俄國等國家陸續組織的考察團已經到達或正在奔赴敦煌,目標都鎖定藏經洞文書,事實勝於雄辯;第四,繼艾倫宣布協助布勒教授整理敦煌遺書之後,越來越多的學者以巧妙的方式宣布自己屬於“敦煌遺書整理、研究課題組”重要成員,並且爭先恐後地發表文章——其中不少人署名“斯坦因”,但他們與兩次進入中亞的斯坦因確實毫無關係,隻能說,名字純屬巧合。如果要他們改名,那麼,剪羊毛的斯坦因、教堂敲鍾人斯坦因、大學門衛斯坦因、依靠薄土豆皮為生的斯坦因、死刑犯斯坦因、剛滿兩歲對幼稚的生殖器百思不得其解的斯坦因、已經在郊外公墓中靜靜地躺了十年、二十年的斯坦因、約特幹那隻被活剝後皮子上被腳印綠洲居民寫了佉盧文《十四行詩》的名叫斯坦因的羊都得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