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言劉秀當為天子《漢書·王莽傳下》“先是,衛將軍王涉素養道士西門君惠。君惠好天文讖記,為涉言‘:星孛掃宮室,劉氏當複興,國師公姓名是也。’涉信其言。”於是與劉歆等密謀策反,後事泄被殺。
(15)則不應,以上幾句意為,同樣是讖緯預言,在劉秀身上就靈驗了,在劉歆身上則不靈驗。
(16)韓山童(?~1351年),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倡言天下將大亂,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在家鄉宣誓起義,以紅巾為號,自奉為明王。後被捕犧牲。
(17)林兒,韓林兒(?~1366年),元末紅巾軍領袖。韓山童之子。
(18)香軍,元末韓山童、劉福通等利用白蓮教組織的起義軍,以燒香拜彌勒佛得名。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須重定正朔,表示“承天應運”。
(19)吳元,朱元璋於龍鳳二年(1356)稱吳國公,龍鳳十二年改稱吳王。
(20)人望,眾人所仰望。
(21)接構,交接、衝突。《莊子·齊物論》“與接為構,日以心鬥。”
(22)栗(xuàn絢—),震驚恐懼。
(23)芴漠,寂漠。《莊子·天下》“芴漠無形,變化無常。”
(24)佗斯,未詳。
(25)邪和瓦,今譯“耶和華”。猶太教和基督教中的上帝。
(26)諼(xun軒),忘。
(27)彌塞亞,希伯萊文mahsiah的音譯,一譯“默西亞”,猶太人期望中的複國救世主。
(28)“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語出自《詩經·大雅·文王》。
(29)實驗論,指法國哲學家孔德開創的實證論。
(30)夢厭,即“夢魘”。
(31)空華,亦作“空花”。空幻的花,比喻妄念。《圓覺經》“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言說。”
愛之精者,口耳勿能諭,假於星曆五行以為旌旗。算術之有代數,則然也(32)。好方者滯其名象(33),欲一切以是推究來者,是以其言凶悍而不婁中(34)。
(32)則然也,以上幾句意為,情感真摯,往往無法用語言表達,隻好借助星曆五行等占筮的形式來表達。這就像算術通過數字運算一樣。
(33)好方者,好方術者。滯其名象,指拘泥於星曆五行等具體的占筮手段。
(34)婁中,即“屢中”。每每猜中。《論語·先進》“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章炳麟曰:京房、張衡、譙周、郭璞之倫(35),僵屍千祀(36),不再起矣。黃道周哉(37),於以求之,於林之下(38)。
(35)京房(前77~前37年),西漢今文易學“京氏學”的開創者。本姓李,字君明,東郡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人。曾學《易》於孟喜的門人焦延壽,以“通變”說“易”,好言災異。著作今存《京氏易傳》三卷。張衡(78~139年),東漢經學家、天文學家。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召縣)人。通五經,貫六藝。作渾天儀、候風地動儀,在科技史上影響極大。著有《周官訓故》。譙周,三國蜀經學家。參見《學變》第八注(74)。郭璞(276~324年),東晉經學家。字景純,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喜占卜,多靈驗。著有《周易髓》《、周易林》《、山海經注》等。
(36)千祀,千年。
(37)黃道周(1585~1646年),明代學者。字幼平,號石齋,漳浦(今治所福建漳浦縣)人。忠鯁負節氣,因上疏刺大學士周廷儒、溫體仁,斥為民。後為清兵所殺。著有《易象正》、《石齋集》等。章氏認為京房等人的學說隻有黃道周繼承傳播。
(38)於以求之,於何求之。以,何。語見《詩經·邶風·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