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中的傑出貢獻(1 / 3)

center郭林

center(陝西省社會科學院)

西北革命根據地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曆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曆史地位,它是中國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特殊貢獻。在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鞏固中,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紅軍的傑出將領、西北人民衷心愛戴的民族英雄、群眾領袖劉誌丹烈士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曆史貢獻。在紀念劉誌丹烈士誕辰100周年之際,回顧他的革命一生,研究他的革命活動,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高尚品德,對於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弘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想路線,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團結進取、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堅持武裝鬥爭,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

武裝鬥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就是在武裝鬥爭中實現的。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武裝鬥爭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是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麵。

第一,劉誌丹提出了走井岡山道路、創建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思想,並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南梁建立起一支革命武裝,開辟了南梁遊擊區,為正式組建工農紅軍、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基礎,準備了條件,找到了方向。

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掌握革命武裝、以革命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的極端重要性。八一南昌起義失敗以後,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幫助下,8月7日於武漢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在會議上發表了“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八七會議以後,黨及時發動了湖南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走上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同一時期,黨在各地發動了百餘次武裝起義。

在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陝西相繼發動了清澗起義、渭華起義和旬邑起義。雖然三次起義都失敗了,但它們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治,擴大了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培養了我黨從事武裝革命的軍事骨幹,喚醒了人民群眾的鬥爭覺悟,積累了武裝鬥爭和建立蘇維埃的基本經驗,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就在中國革命發生偉大轉折的曆史時期,從黃埔軍校畢業並參加了北伐戰爭,在蔣介石“清黨”中從馮玉祥國民軍撤回、被中共中央從上海派回陝西工作的劉誌丹,即被派往我黨掌握的國民革命軍第八方麵軍新編第三旅中參加組織和領導渭華起義,起義中擔任了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

渭華起義是劉誌丹領導武裝鬥爭、建立紅色政權的首次嚐試。他不僅直接指揮了激烈的戰鬥,而且進行了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的群眾工作。鬥爭實踐極大地鍛煉了他的指揮才能,積累了寶貴的軍事工作和群眾工作的經驗,也使他進一步認識到掌握革命武裝的極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時,從總結起義失敗的原因和處理許權中一事中,也使劉誌丹得到了深刻的教訓,這就是必須克服盲動主義、冒險主義和命令主義,才能不斷壯大革命力量,隻有在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地方發動起義,才有可能勝利。起義失敗,並沒有使劉誌丹喪失進行武裝鬥爭的信心,反而更堅定了他的決心,此後,他在武裝鬥爭的道路上一直走了下去。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和中共中央對陝西工作指示到達陝西之後,中共陝西省委把開展兵運工作、積蓄力量發動革命兵暴作為這一時期進行軍事活動的中心工作,並派了大批黨、團骨幹到白軍部隊中去開展工作。劉誌丹按照省委指示,在擔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並主持特委工作時認識到,槍杆子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要靈活應用各種辦法,把各種民間武裝和敵人的武裝變成革命的武裝。他批評了特委負責人不搞武裝鬥爭的傾向,提出通過白色(爭取國民黨軍隊及民團的工作)、灰色(做土匪武裝的工作)和紅色(建立工農武裝)三種形式,以白色形式為主的武裝鬥爭策略,得到特委會議通過。此後陝北的兵運工作有了蓬勃發展。

劉誌丹親自實踐了各種形式的兵運活動。他利用白色形式先後在保安縣奪得團總,在寧夏軍閥蘇雨生、王子元,隴東軍閥譚世麟、甘肅軍閥陳珪璋部隊中取得團長、營長、旅長職務作掩護,積極安插和培養革命力量,準備兵變。他利用灰色形式在陝甘邊界南梁一帶教育哥老會上層克服封建思想,維護窮人利益,啟發哥老會群眾的革命覺悟,積極聯絡慶陽、合水一帶的民間武裝站到革命一邊。他也曾在軍閥部隊的基礎上組織起一支幾百人的武裝,但由於沒有自己的根基,兵暴活動都失敗了。

劉誌丹在兵運活動中四次受挫,兩次被軍閥關押,經組織營救才脫險。但失敗和挫折並沒有嚇退劉誌丹,他從失敗中看到,利用軍閥隻能是暫時的,利用軍閥的公開名義也是搞不成的,準備好了條件就要拉出去單搞。他總結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是,軍事運動沒有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起革命根據地。“如果我們像毛澤東同誌那樣,以井岡山為依托,搞武裝割據,建立根據地,逐步發展擴大遊擊區,即使嚴重局麵到來,我們也有站腳的地方和回旋的餘地。現在最根本的一條,是要有根據地。”劉誌丹的這一思想,是受到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走上井岡山的啟發,也是他多年從事武裝鬥爭的經驗教訓和實踐總結。這一認識,不僅使他自己明確了今後的奮鬥方向,而且正確指出了陝西省委受王明“左”傾錯誤影響,錯誤估計鬥爭形勢,導致了指導思想上的盲動主義,沒有深入農村,致使兵暴屢屢失敗,損失了革命力量。此後,他在探索以武裝割據創建革命根據地的道路上一直走了下去。1931年7月,劉誌丹武裝鬥爭的方向轉向了山高林密、人口稀少、社會情況比較複雜、敵人統治力量相對薄弱的陝甘邊地區。他在橋山山脈中段的子午嶺山區聯絡舊部,爭取當地饑民和綠林武裝,先後組建起三支隊伍,並指導他們在山區占據一定地盤,為實現武裝割據創造條件。同年9月,終於整編組建起黨領導下的第一支工農武裝——南梁遊擊隊,同時正式成立了中共隊委會,劉誌丹親任書記和總指揮。

南梁遊擊隊成立後,劉誌丹十分重視加強對部隊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斷給戰士灌輸革命道理,提高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同時注意整肅軍紀,開展群眾工作。由於有了黨的正確領導,部隊士氣旺盛,接連打了幾個勝仗,使劉誌丹和南梁遊擊隊名聲大振,隊伍迅速由300人擴大到400餘人。正因為有了這樣一支黨領導下的隊伍,這樣一塊紅色區域,才使陝北遊擊支隊有了落腳點,使兩支革命武裝的大會合有了立足點,從此壯大了陝甘邊區的革命武裝力量,為正式組建工農紅軍、建立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擴大遊擊戰爭準備了條件。1932年1月,西北反帝同盟軍正式成立,劉誌丹任副總指揮兼第二支隊隊長。同年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正式打出了革命紅旗,這標誌著西北革命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進入了開展遊擊戰爭、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新階段。雖然劉誌丹在陝甘遊擊隊成立初期沒有擔任主要領導,但他在其中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第二,劉誌丹為陝甘紅軍擇定了正確的戰略方向和軍事後方,從而開辟了陝甘邊根據地,使遊擊戰爭有了廣大的回旋餘地和可靠的後方,走上了勝利發展的新時期,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創造了良好條件。

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武裝鬥爭經曆了極其曲折的發展道路。從陝甘遊擊隊成立到恢複紅26軍42師,在選擇建立根據地的戰略區域和軍事活動方向上經過了幾次南下北上的爭論和行動,也幾受挫折,最後在劉誌丹的戰略構想下才走上了正確道路。這其中經過了三個重要階段。一是正寧的寺村原時期,二是耀縣的照金時期,三是慶陽的南梁時期。

以寺村原為中心的根據地,是在陝甘遊擊隊南下渭北、旬邑後回師正寧,在發動農民群眾鬥爭中建立的,雖然隻堅持了一個月,但它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初創階段。在這裏,由72村的農民代表選舉成立了第一個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組織了赤衛軍、貧農團,進行了打土豪除惡霸,開倉放糧接濟饑民的群眾鬥爭,擴大了遊擊隊的政治影響。但在陝西省委要求遊擊隊選擇在關中大中城市外圍三原、渭北和西路一些地區建立根據地的方針下,遊擊隊撤離寺村原南下旬邑後,正寧根據地失守。

陝甘遊擊隊總指揮部撤銷後,劉誌丹、閻紅彥率領第三、五支隊按照省委指示進入西路、渭北地區活動,但還是不能立足。省委遂又恢複了遊擊隊總指揮部,任命劉誌丹為總指揮,他隨即發布了《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布告》,廣泛宣傳陝甘遊擊隊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與國民黨軍閥做必死鬥爭的、貧苦工農自己的武裝力量,號召勞苦群眾及白軍士兵和紅軍遊擊隊團結一致,積極參加紅軍遊擊隊,為打倒國民黨軍閥的剝削壓迫、為解放自己而鬥爭。同時,劉誌丹選擇北進作戰路線,轉戰於富縣、洛川、中部、宜君各縣,半月內九戰八勝。但韓城一戰由於考慮不周,遭到敵人重兵圍攻而失利,紅軍損失過半,隻得越過子午嶺退入正寧麻子掌一帶。在討論南下還是北上問題時,劉誌丹堅持提出北入橋山中段建立陝甘邊根據地的意見,最後得到隊委會通過,決定以正寧為中心,相繼向旬、耀、慶、合發展,在陝甘邊界建立根據地。於是不僅恢複了正寧根據地,而且在謝子長西華池起義的支持下,陝甘遊擊隊擴充成為3個大隊、500餘人。就在遊擊隊重新發展、根據地不斷擴大的時候,“左”傾教條主義的空想和瞎指揮又使紅軍遊擊隊喪失了戰機,在一月之中軍事上連遭三次敗仗,全隊分散突圍集結於馬欄時隻保存下200餘人,正寧根據地也得而複失。陝甘紅軍遊擊隊這時又麵臨著擇定比較穩固的軍事後方的問題。

1932年12月下旬,在中共中央和陝西省委的指示下,陝甘遊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2團,並決定以照金為中心建立根據地。這是因為照金位於耀縣、三原、淳化、旬邑、宜君、同官(今銅川市印台區、王益區)六縣之交,這裏地形複雜,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曾是陝甘遊擊隊開辟的遊擊區,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建立照金根據地的鬥爭中,劉誌丹初期雖然被排斥在領導班子之外,但他依然積極協助領導工作,以聲東擊西、攻其不備的戰術,親自指揮,取得了焦坪等戰鬥的勝利。1933年1月,他擔任團參謀長後,紅2團轉戰外線,尋機打擊圍剿敵人,並取得了東進攻取金鎖關、南下三原與渭北遊擊隊協同作戰的勝利,在照金外圍開辟了新的遊擊區,地方遊擊隊迅速擴大,於是成立了陝甘邊遊擊隊總指揮部。同時劉誌丹以槍支彈藥和幹部支援陝北紅一支隊,鼓勵他們積極開展遊擊戰爭。軍事鬥爭的同時,根據地建立起黨、政、群各級組織,進行了土地分配,照金根據地不斷得到鞏固發展。紅26軍在根據地人民的支持下,在薛家寨建立了紅軍醫院、被服廠、修械所和隨營學校,儲備了大批物資,使紅軍休整有了比較可靠的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