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西北紅軍加強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從而使紅軍真正成為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保證了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在部隊中得到貫徹執行。從此以後,西北紅軍進入了大發展階段。紅26軍相繼成立了紅1團、紅2團、西北抗日義勇軍等部隊,主力紅軍發展到2000餘人,地方紅軍也發展到2000餘人。1935年1月紅26軍與新組建的紅27軍在陝北會合,橫掃敵軍如卷席,連續解放6座縣城,從而形成了遼闊的陝甘革命根據地。
努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西北紅軍走向輝煌的決定因素
西北紅軍中黨的每一個基層組織,都是為實現紅軍三大任務而存在、而活動的。西北紅軍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個戰鬥堡壘,就必然成為一支思想一致、行動一致的非常有戰鬥力的堅強部隊。
早在西北紅軍初建時期,劉誌丹等共產黨人就十分注意發揮部隊黨的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這方麵積累的重要經驗是:黨的基層組織要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教育和管理,做到是非清,賞罰明,對違法亂紀的黨員幹部要嚴格執行黨的紀律,隻有這樣才能使黨的基層組織真正具有戰鬥力,使黨員真正成為群眾的表率。
西北紅軍創建初期,指戰員的成分和來源較複雜,既有子午嶺山林中的綠林武裝骨幹,又有地方軍閥陳珪璋、譚世麟等部隊中的起義官兵,還有自願前來參加遊擊隊的貧苦農民,此外也混進了一些地痞流氓,尤其是個別吸食大煙的土匪流氓把不良習氣帶入了部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隊的聲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為了克服部隊中存在的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的問題,糾正部隊少數成員的嚴重違紀行為,用無產階級的建軍原則武裝全體指戰員的頭腦,樹立為勞苦大眾服務的思想,劉誌丹同誌非常注重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他對黨員提出了很嚴格的紀律規範,要求每一個黨員都必須自覺接受組織的批評和監督,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反對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特權思想的侵襲。部隊根據劉誌丹的建議,製定了一條紀律:凡一切黨、政、軍幹部,如有貪汙10元錢以上者槍斃。在戰鬥中,共產黨員一定要衝鋒在前,退卻在後,勇敢殺敵,不怕犧牲。黨員還要做到關心同誌,在行軍中,黨員一麵要主動抬傷員,幫助體弱同誌背槍,做到吃苦在前;一麵要做宣傳鼓動工作,動員大家互相幫助,保證不掉隊、不違犯群眾紀律,做群眾的貼心人。每到一地,黨員都要主動向人民群眾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維護群眾紀律,為群眾做好事。
西北紅軍創建後,長期孤軍奮戰。麵對幾十倍的敵軍“圍剿”,部隊行軍打仗是家常便飯。在出生入死的殘酷環境中,西北紅軍隻有依靠基層黨組織這樣一個個戰鬥堡壘,通過紮實細致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通過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把廣大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一起,形成堅強的戰鬥集體。由於劉誌丹同誌耐心教育和非凡榜樣作用,原來南梁一帶的綠林武裝首領如趙連璧、楊培盛、賈生財等人都先後樹立了革命的思想,決定跟著劉誌丹為窮人打天下,毅然將各自帶領的綠林武裝交給劉誌丹整編為遊擊隊。當時地方軍閥陳珪璋曾以營長的頭銜來誘騙趙連璧,趙連璧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寧願跟劉誌丹當兵,也不願跟你陳珪璋當營長。”楊培盛參加遊擊隊後曾在三嘉塬事件中被迫遣散回家,但他牢記劉誌丹的教誨,繼續堅持革命,後來在合水縣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受盡酷刑折磨,但他堅貞不屈,直到1933年11月紅軍攻克合水縣城時獲救出獄。出獄後,楊培盛擔任慶陽遊擊隊隊長,積極打擊敵人,使隊伍發展到200餘人。
西北紅軍中黨的基層組織不但要麵臨戰勝敵人,保衛紅色政權的任務,還麵臨著消除“左”傾錯誤幹擾的艱巨工作。由於“左”傾冒險主義的幹擾和創建根據地的經驗不足,西北紅軍的發展史上曾經遭受到三次大的失敗,即1932年6月陝甘紅軍遊擊隊東進韓城平原的失敗,1932年7月陝甘紅軍遊擊隊死守五頃塬的失敗,1933年6月紅26軍第2團南下渭華的失敗。這三次失敗,都給紅軍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每當紅軍部隊在戰鬥中受到挫折時,劉誌丹等同誌就以堅定的革命立場和樂觀主義的態度來感染部隊,使戰士們相信,困難和挫折隻是暫時的,勝利一定屬於紅軍。他給戰士們講革命早晚一定能成功的道理,還生動地講述了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故事,增強了戰士們必勝的信心。
1932年冬,由於“左”傾冒險主義對陝甘紅軍遊擊隊反“進剿”作戰的幹擾,紅軍在死守五頃塬的戰鬥失敗後,失去了根據地依托,連戰失利,一時間部隊士氣低落,困難重重。在這種情況下,以劉誌丹為代表的共產黨人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榜樣影響部隊。劉誌丹親自動手為戰士做飯,給戰士們打麻鞋,夜間替戰士站崗放哨,為戰士講解革命道理,官兵一致、軍政一致的模範行動,穩定了軍心,鼓舞了士氣,使紅軍渡過了難關。1933年6月,在紅26軍南下失敗的日日夜夜,劉誌丹和黨組織的負責同誌一道耐心地進行革命理想和信念教育,使戰士們堅持戰鬥。經過終南山一月餘的輾轉作戰,劉誌丹患病在身,體質虛弱,幹部戰士見了都非常難過。劉誌丹卻鼓勵大家:“革命者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失敗了再來!”還用他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安慰大家:“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以劉誌丹為代表的黨的基層組織的影響帶動下,幸存的紅軍指戰員挺起了胸膛,打起了精神,下定決心,返回陝甘邊區,恢複紅26軍,擴大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