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西北紅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曆史經驗(3 / 3)

由於西北紅軍基層黨組織紮實、細致的工作,廣大指戰員建立了自覺的革命紀律,發揚了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發揚了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使整個西北紅軍的麵貌煥然一新。在西北紅軍的戰鬥曆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盡管革命鬥爭幾經挫折,幾起幾伏,但是,廣大幹部戰士始終抱定革命的信心和決心,為人民的利益而奮鬥。在戰場上,成千上萬的指戰員英勇頑強,不怕流盡最後一滴血;在監獄裏和法庭上,無數的革命戰士大義凜然,慷慨就義。紅42師師長王泰吉在搞敵軍策反工作時被逮捕,受盡酷刑,英勇不屈,慷慨赴死。正因為如此,西北紅軍成為一支打不爛、拖不垮的英雄部隊,從而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為黨中央和全國紅軍戰略轉移保存了最後一塊根據地,完成了曆史賦予的艱巨任務。

始終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發揚黨內民主,是西北紅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大特色

民主集中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根本的組織原則,它是西北紅軍黨的各級基層組織形成統一意誌和綜合戰鬥力,並建立相互之間嚴密、科學的生活、工作製度的根本保證。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在此基礎上形成整個部隊的民主製度,按照“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方式健全民主集中製,這是西北紅軍黨的基層組織十分注意正確處理民主和集中的辯證關係,因而黨內民主不斷得到擴大,黨的集中統一不斷得到加強,有力地保證了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和西北紅軍的勝利。

早在陝甘紅軍遊擊隊誕生前後,基層黨組織的民主生活製度就已經開始在部隊建立起來。由於西北紅軍的主要成分不是從國民黨軍隊中分化出來的,因此,軍閥主義、命令主義等不良作風在部隊中沒有很大的影響。在紅軍遊擊隊建立之初,黨組織就在紅軍部隊中建立了士兵委員會,大小事情由它決定。部隊很民主,經濟也完全公開,當時紅軍幹部和戰士完全是平等的關係,指揮員們天天和戰士們生活在一起,戰鬥在一起。哪個戰士叫什麼名字,有什麼脾性,全部弄得清清楚楚。部隊行軍一到宿營地,指揮員就到各窯洞去看戰士,問寒問暖,關懷備至。劉誌丹和謝子長年歲較長,戰士們對外公開叫他們總指揮,平時總是親切地叫他們“老劉”和“老謝”。彼此之間一點也不拘束,就像親兄弟一樣。陝甘紅軍遊擊隊在初建時期,部隊人員較少,尚處於向正規紅軍的過渡階段,因而黨組織在部隊中采取的這種民主生活方式是很自然的。但是,這種黨內民主生活方式也有缺點,這就是絕對平均主義和極端民主化傾向在部隊中影響較大。閻紅彥同誌曾回憶說:“部隊裏沒有炊事員、飼養員,指揮員也和大家一起做飯、喂馬。馬都是騎兵、交通員、病號們騎的,指揮員從來不興騎馬。一到宿營地,指揮員分了房子,派了哨位。還要同戰士們一樣輪流站崗放哨。如果有人來談事情,臨時就找個人代崗,談過了再來站。”這種情況不利於指揮員集中精力來研究部隊建設和作戰問題。

後來,陝甘紅軍遊擊隊通過陝西省委了解和領會了中央紅軍的一套民主生活製度,還認真學習了毛澤東在紅四軍“九大”製定的《古田會議決議》,認識到了極端民主化和絕對平均主義的危害及根源。從此,西北紅軍的基層黨組織生活逐漸開始按照“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的方針健全和完善起來。一是樹立指揮員的權威,規定指揮員可以不放哨,部隊配備了參謀人員,使部隊有了簡單的分工,指揮員擺脫了不少事務,從而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考慮部隊黨的建設和作戰指揮問題。當時,“為了反對遊擊習氣,規定要互相敬禮,一開始很不習慣,有的人一邊敬禮,一邊忍不住地笑”。二是黨委的決議必須堅決執行,絕不能以種種借口阻撓黨的方針的貫徹。三是建立了民主生活製度和機構,進一步完善了士兵委員會,規定了它的權利和義務,成立了經理部(後勤部門)、醫療室、列寧室(俱樂部),這樣就使西北紅軍的民主生活製度更加健全起來。

西北紅軍中黨的基層組織的民主生活製度的建立,使紅軍真正做到了軍民一致、軍政一致、官兵一致,培養了部隊的民主作風和嚴明的紀律。劉誌丹同誌是西北紅軍黨組織執行民主集中製原則的表率和模範。他雖然擔任過陝甘遊擊隊總指揮、紅26軍第42師師長、陝甘邊及西北軍委主席、西北紅軍前敵總指揮等重要職務,但他每到一地,就立即深入群眾,了解當地的敵情、社情。因此,他熟悉陝甘邊區的每一座山嶺、每一條溝、每一條道路、每一個村莊,戰士們都稱他為“活地圖”。由於劉誌丹平易近人,熱愛群眾,他那民主作風和艱苦樸素的品德,他那從不計較個人地位得失,時刻將自己置於黨組織的領導之下的自覺精神,對整個西北紅軍黨組織優良風氣的形成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由於西北紅軍基層黨組織認真貫徹了民主集中製的原則,從而在西北紅軍中徹底剔除了一切舊軍隊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軍民之間的對立關係,使西北紅軍緊密地和廣大人民聯係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服務,保證了紅軍和人民群眾團結一致,戰勝困難,能夠經受住任何風險。

綜上所述,以劉誌丹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領導西北紅軍開展武裝鬥爭的過程中,始終注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並在實踐中探索出許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是西北紅軍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今天,我們隻有認真總結和借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西北地區從事黨的建設工作的經驗,才能有所收益,有所啟發,進而在西部大開發,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再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