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楊永華

center(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

今年10月4日,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無產階級軍事家、西北紅軍和陝甘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劉誌丹誕辰100周年紀念日。追懷劉誌丹的光輝業績,我們無不感到驕傲和自豪。他那一心向黨、曆經坎坷、屢遭挫折而不屈不撓的堅定信念,他那剛正不阿、堅持真理、無私無畏的政治勇氣和高風亮節,他那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得失、自覺維護團結、自覺維護黨的領導的高尚品德,他那深謀遠慮、嫻熟的鬥爭藝術和頑強的革命精神,深深地鐫刻在我們心中,永遠難忘。他以自己卓越的智慧和重大的曆史貢獻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深切愛戴。

@@組織兵運 創建革命武裝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大肆鎮壓革命勢力,大批的共產黨員和愛國誌士慘遭殺害,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中國革命處於低潮時期。但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沒有嚇倒中國共產黨人,敵人的鎮壓更加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抗。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中共陝西省委確立了“在西北培植革命的軍事基礎”的“特要任務”,發出了“黨到農村去”、“黨到軍隊去”的號召,提出了掌握武裝力量、組織發動革命的兵變,培養黨的軍事幹部,組建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的要求,將鬥爭的重點轉移到農村和國民黨軍隊中,積極準備武裝起義,把瓦解敵軍、變白軍為紅軍的革命兵變,作為黨的中心任務。在劉誌丹等人的領導下,先後組織發動了70多次兵變,雖然大都失敗了,但它是我黨在西北地區組織創建革命武裝鬥爭的重要嚐試,強烈地震撼了西北反動政權的統治基礎,喚醒和教育了廣大人民群眾,鍛煉和培養了黨的軍事幹部和骨幹力量,積累了創建革命武裝的重要經驗。

1931年9月,劉誌丹等人創建了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武裝——南梁遊擊隊。不久,南梁遊擊隊與陝北遊擊隊會合,改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1932年改編為陝甘遊擊隊,謝子長、劉誌丹、閻紅彥先後任總指揮。82軍陝甘遊擊隊成立後,依托橋山山脈開展遊擊活動。開辟了以照金及南梁為中心的根據地。劉誌丹經常對部隊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嚴肅軍紀,積極開展群眾工作,組織部隊打土豪,解決部隊的給養,減輕群眾的負擔。之後,部隊發展到400餘人,軍事上有了立足之地,政治上擴大了影響。當地群眾編歌頌揚劉誌丹:“正月裏來是新年,陝北出了個劉誌丹,劉誌丹來是清官,他帶隊伍上橫山,一心要共產。”1932年12月,我黨在西北地區的革命武裝,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2團。這是我黨在西北地區成立最早的正規紅軍部隊。它的成立,標誌著我黨在西北地區的革命鬥爭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為西北革命鬥爭走向勝利樹起了一麵鮮豔的戰鬥旗幟。這是劉誌丹等革命先驅創造性地使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西北革命鬥爭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舉。

@@發動群眾 開辟革命根據地

堅持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是紅26軍穩固發展的重要基礎。劉誌丹等人從數十次的兵變失敗中認識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早在陝甘邊武裝鬥爭初期階段,劉誌丹等人,就在子午嶺的南梁地區進行了廣泛的社會調查,他們大都在南梁一帶土生土長,熟悉當地的地理環境,認為這一地區溝壑縱橫,梢林密布,距國民黨統治中心城市較遠,易於發動群眾,為創建革命武裝和開辟革命根據地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優勢和社會基礎,較早地提出了開辟南梁根據地的設想。劉誌丹等人的這種分析和判斷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事實上在陝甘邊以後的鬥爭中,以劉誌丹為代表的領導核心一貫堅持了這一正確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