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區域結構與所有製結構(1 / 1)

陝西文化產業通過多年實踐,目前已經形成以西安為中心,關中、陝北、陝南三大板塊聯動,以旅遊文化業、新聞出版業、廣播影視業、娛樂休閑業、廣告業為支柱產業,以會展業、網絡文化業為新興產業,以八大文化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一批大型文化產業集團為支撐,以及工藝美術業、藝術培訓業、文藝演出業、動漫業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一、陝西文化產業的區域結構

就全省而言,關中地區發展較快,陝南陝北發展相對滯後;關中地區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居主導地位,而陝南、陝北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明顯偏低。除延安市因擁有“三黃一聖”的文化資源具有一定規模外,其他市縣尚處於起步階段;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陝南地區,文化產業基本處於萌芽狀態,主要是依附於當地旅遊業發展或主要由國有文化單位兼營一些零星文化項目。就關中、陝南、陝北三大區域而言,中心城市發展相對較好,農村發展滯後;就農村而言,經濟發達地區文化產業已有萌芽,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很少具備做強做大文化產業的條件。

二、陝西文化產業的所有製結構

改革開放前,陝西文化產業的發展基本上是公有製一統天下。改革開放後,民營經濟成長迅速,陝西文化產業呈現多元發展的局麵。

新聞出版業中的印刷行業過去以國有經濟為主,現在已變為國有、集體、個體、股份製、中外合資等多元化並存的發展格局,非公有企業已占企業總數的50.1%。陝西圖書發行業也形成國有書店為主體的多種流通渠道、多種經濟成分、多種購銷形式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圖書發行網絡。全省共有圖書批發單位268家,其中民營的有170家,占總量的63.43%;圖書銷售網點除新華書店的480個之外,民營圖書銷售網點已達4500多個,是國有圖書銷售網點的9.38倍。2005年全省新聞出版業GDP總量約為78.72億元,占2005年全省GDP的2.15%。

廣播影視業。陝西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是吸納社會資金、發展混合經濟的成功運作。西部電影集團公司的成立是實現股權多元化的大膽探索。目前,陝西115家影視公司中有107家民營公司,占總量的93%。近三年來,民營影視公司生產電視劇50多部,年均投資達1.5億元,生產總量占全省影視業生產總量的77%,成為我省影視文化產業的主力軍。

文化娛樂業,民營經濟發展更為迅速。據省文化廳統計,2003年底,共有各種文化機構7785個,從業人員4.67萬人,年總產出18.06億元,年上繳稅金2.06億元。其中,在文化部門登記管理的民間社會文化產業機構5655個,從業人員2.98萬人,年經營總收入15.39億元,年上繳稅金2.04億元。分別占總量的72.64%、63.81%、85.19%、99.13%。民營經濟為發展我省文化藝術、網絡、娛樂服務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廣告業,民營企業也有較大發展。1983年,我省隻有32戶廣告經營單位,沒有一戶民營企業。2002年,個體、私營廣告經營單位達到1057戶,占總量的38%。2003年底,民營廣告公司增加到1427戶,占總量的46%,比2002年增長了35%,個體、私營經濟在廣告業中保持了強勁發展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