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並努力促進他們全麵發展,是對最根本的社會發展動力——人的激發,是對最關鍵的社會發展主體的塑造,構成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麵發展的基本要素,成為實現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大學生在人格上將逐步完成從青年向成年人的過渡和轉變,將逐步確立自我,擺脫對家庭和父母的依賴。對於大學生來說完成這一人生途中的轉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矛盾,產生各種困惑和問題,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講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的問題。因此,青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習如何做人有強烈的內在要求。
這種內在需求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加強素質教育,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隻有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項基礎工程抓好,素質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民心工程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期待。中國特定的國情,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當前,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麵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需要引起各方麵的高度重視。從國際方麵看,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有吸納有排斥,有融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從國內來說,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由於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多。加之,網絡技術的新發展,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問題。據有關統計報告顯示,到2004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數達到8700萬。在校學生上網的比例已達到1200萬,北京高校50%以上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兩小時。網絡對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可以幫助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求知欲和想像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自主性。另一方麵又使得許多不良信息和錯誤的文化價值觀念在網上出現,進而造成一些人對我們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誤解,影響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樹立。
目前大學生思想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理想意識淡薄,民主意識增強,對個人價值、個人利益看得較重。由於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因此,他們的成長更是牽動億萬家長的心,關係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利益。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教育要為人民服務、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戰略任務。發展高等教育,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不但表現為高校人才培養規模的擴大,而且表現為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麵發展,不但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客觀要求,更成為一項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民心工程。把這項工作做好了,人民群眾滿意了,高校工作就得到人民群眾的肯定,我們黨就會得民心、順民意。
(楊文漢)